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古代诗人为何对清明节情有独钟?

时间:2022-04-06 19:2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古代诗人为何对清明节情有独钟?

我国古代有许多以清明为题材的诗篇,为人们所传诵。

为何清明节能引得诗人兴致勃发?为何清明诗歌能在二十四节气诗歌中独占鳌头?学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清明是传统的祭祖扫墓、追思故人的日子,许多诗人因此吟咏,留下了千古佳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明代诗人高启写过一首诗,则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悲痛: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二是清明节气,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诗人当然也要引吭高歌。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有一首《南歌子》写得有滋有味: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另一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一首《临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三是清明又是一个郊游踏青、健身娱乐的狂欢节,这也亢奋了诗人的情绪。五代花蕊夫人有一首诗,专咏斗鸡乐趣: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宋代吴惟信的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则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0dadfc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