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古诗的扩写 【篇一:如何写古诗的扩写】 中国素称诗国,古诗可说是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瑰宝.它语言精炼概括,高度浓缩,内容却相当厚实: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包.诵读积累古诗,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积淀学生语感,而且还能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同过古诗扩写,既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经过几年的教研实践,笔者认为指导古诗扩的关键是要开展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想象,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指导,使之形而成文. 引发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进行: 一、挖掘空白之处想象 诗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这些空白,根据诗的叙事表达、风景描写、情感抒发、哲理升华、综合包容这五个类别,让学生以类想象,于想象回味之中具体感知意象,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扩写打下基础. 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 有的古诗并不铺排直叙,而通过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诗外的意趣风貌.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刻画不细,常带着某种朦胧性,留待于师生同去补充想象创造空灵丰富的艺术境界.如《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那纸鸢是怎样的?孩子们是如何放得?当时情形如何?那“草长莺飞”“拂堤杨柳醉春烟”到底是如何之美?在这二月天里,可能还会有哪些景致?等等,诗中都未从细处雕琢.教师可抓住这些“形象空白”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把细节补充出来. 2.紧扣“情感空白”想象 “情动则辞发”.古诗扩写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展示意境,使读者与诗人感同身受.语言是传情达意之工具,但有些复杂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怀,语言却不能直抒尽传,从而为读者设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诗人王安石借“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景,抒发“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情.春绿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样? 春意盎然,本是赏心悦目之事,诗人又怎会流露出何时还乡的忧郁?他当时心理活动怎样?形象怎样?通过对“空白”的想象,师生共同把诗人担心变法失败、前程难卜的抑郁情绪和思乡情怀描绘出来了. 3.围绕“哲理空白”想象 古诗中的哲理,往往寓于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带更广.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使其感受诗的底蕴,进行恰当的联想.郑燮《竹石》是一首深蕴哲理的古诗,作者的意图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这就要教师指导学生体味诗句,想象竹子“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情形,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而由诗的物象提炼和升华为一种普遍的哲理:无论立志还是求学都应“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目标便当锲而不舍.在教学中,教师只要重视挖掘诗的深层底蕴,进行再造想象,学生就会领略诗中的真意. 想象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性存,元痕有味.对于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文学理解能力的小学生来说,要于“体匿”“元痕”之中体会“性”“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和领悟诗人的情怀,需要教师架起一座桥梁来跨越这条鸿沟.在古诗扩写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较完美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扩写古诗的水 【篇二:如何写古诗的扩写】 行人临发又开封。 想我张籍,背井离乡已经10年了,自幼饱读诗书,本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最后却是造化弄人。我在洛阳做了那么多年的小官,什么都没得到,还不能回家。唉!有家难回的苦楚有谁知道?梦中,我几次回到家乡,可是,一睁开眼睛,却发现那只是一场梦。为什么,为什么我那么命苦,那么孤独,为什么??问苍天,苍天无语,问大地,大地缄言。 我漫步在回住宅的林荫小道,心生感叹。突然一阵秋风吹过,几片梧桐叶从树上纷纷飘落下来。我心想,落叶总要归根,而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萦的家乡呢?大雁的叫声又让我增添了几分思乡之情??这些事物都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家乡,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到你的怀抱中呢?家人,我什么时候才可以与你们团聚呢?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门口。轻轻地推开木门,吹来的秋风从我的身边拂过,将房间的纸和笔吹得沙沙响。我心想:这么多年了,怎么说也应该寄个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我拿起笔,却不知应该从何说起,只好将笔放下,又拿起笔,好像这只笔有千斤重。父母的身体好吗?妻子是否累了,子女的学习优秀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7cf8f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