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陶湾镇初级中学“四步”教学单 时间: 2019 主备人:张晓锋 学科:八年级语文(下) 课 题 《蒹葭》 课时 一课时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1、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材 重点 2、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分析 难点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准备 导学单 多媒体 课时练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分钟)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蒹( ) 葭( ) 溯( ) 洄( ) 萋( ) 晞( ) 湄( ) 坻( ) 涘( ) 沚( ) 2、解释下列字词。 (1)苍苍: (2)溯洄: (3)从: (4)阻: (5)溯游: (6)宛: (7)萋萋: (8)晞: (9)湄: (10)跻: (11)坻: (12)采采: (13)未已: (14)涘: (15)右: (16)沚: (17)所谓: (18)白露为霜: 3、问题探究,体味情感美 (1)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从时间变化上说明了什么? (2)伊人所在地“方”、“湄”、“涘”三字突出地点的变化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3)“长、跻、右”的反复运用,取得了什么效果? (4)当白露已唏、白露已已的时候,追寻伊人的脚步会停下吗? (5)这个追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4、这首诗歌反映了作者中怎样的情感? 三、引领导航,精讲点拨(7分钟) 1、《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2、艺术表现手法: 赋:直铺陈叙述 比: 比喻 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的内容铺垫 四、课堂训练,总结提升(8+2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坻( ) 荇菜( ) 2、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分别采用 的艺术手法。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5、《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4、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b966e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