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

时间:2023-01-07 03:3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

作者:车新春

来源:《音乐生活》2016年第06

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75年,正是在这一年,布鲁克纳进入了人生的最低谷,他的自信心在现实生活面前严重受挫。实际上,自从布鲁克纳定居维也纳之后。无论事业还是生活都非常不顺。由于与瓦格纳之间的友谊,天性单纯的布鲁克纳在维也纳遭受的无妄之灾依然持续发酵着。此时他已经完成了四部交响曲,只有一首交响曲获得首演,演出的现场反响据说很热烈,但缺乏实际的社会影响,维也纳音乐界反应冷淡,没有指挥家愿意演出他的作品,演出带给布鲁克纳的只是更加拮据的生活,因为这次演出是他自掏腰包筹备的。 此时的布鲁克纳事业上不如意,生活上更是拮据。他在一封写给Mayfeld的信中谈到,音乐学院微薄的薪水无法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他必须借钱度日,布鲁克纳甚至认为自己会因为负债而入狱。作曲家还谈到,如果不是有一些外国人跟他学习。他或许只能去大街上乞讨了。可见,布鲁克纳认为他当时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毫无幸福可言的。作曲家对维也纳充满失望,他甚至认为定居维也纳是一个愚蠢错误的决定,希望能够回到林茨从事以前的工作。 然而,事业与生活的双重打击没有泯灭布鲁克纳创作交响曲的热情。1876年作曲家顺利完成了《第五交响曲》的创作,并在1877-1878年间,对作品进行了修订。这部作品诞生于布鲁克纳人生不如意之时,作品反映出作曲家对人生的思考。1878年版本是作品的最终版,之后的演出都是以这个版本为准。

布鲁克纳创作《第五交响曲》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他等待这部作品的首演却花费了将近20年的时间。1894年,这部作品终于得以首演。首演的地点不是维也纳,而是奥地利另外一个文化名城格拉茨,指挥是布鲁克纳的学生沙尔克。遗憾的是,布鲁克纳此时已经疾病缠身,无法亲临演出现场。然而,对这部交响曲而言,也许是幸运的,因为作品因此才能够以最初的面目得以保存,免于遭受作曲家因盲目接受朋友与同行的批评而一改再改的命运。 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WAB 105B大调)采用四乐章的形式。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它有一个漫长的引子,共有50余个小节,如此长的引子在布鲁克纳交响曲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引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不长的时间段内,涌现出三个主题,它们在调性与性格特征方面都各具特色,预示了整首乐曲的几个基本主题材料。

引子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在速度、力度、调性与织体等结构要素上各不相同,形成一种明确的并置:音乐一开始是一段静谧的主题,在pp的力度以及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拨奏声中,其他弦乐声部在B大调上奏出安静的主题旋律,营造出一种柔和、寂静的氛围;以ff度奏响的音乐段落是第二部分,这个段落由两个相互呼应的、但性格不同的主题构成:一个是由乐队奏出的上行的和弦琶音主题,一个是由长号和土巴号奏出的圣咏主题,前者在G大调进行,后者则在D大调进行,前者是附点音符节奏的大齐奏,后者则拥有丰满的和声织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紧接着在一个半小节的停顿之后,音乐进入第三部分,调性转到d小调,主题是圣咏主题的紧缩形式,它与大提琴的倒影模仿、第一小题的自由对位旋律构成丰富的对位织体,之后,整个乐队以ff的力度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引子以pp的力度结束在D音的同时,引出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在b小调上、p的力度中奏出,第一与第二小提琴以颤音形式伴奏,长笛和单簧管进行模仿呼应,紧接着乐队全奏将音乐推向一个小的高潮,随后又回落ppp的力度中,迎来了副部主题。它是一段抒情旋律,由小提琴以p的力度奏出,弦乐其他声部拨奏为之伴奏。第三主题是圣咏旋律,由木管组乐器奏出。弦乐声部奏出切分节奏的琶音为之伴奏,这一伴奏声部持续了30余个小节之后,是一段铿锵有力的乐队齐奏,接着出现乐章开始的音乐形态与氛围,力度逐渐减弱,预示着展开部的到来。展开部充斥着对位思维,作曲家运用自由模仿、卡农、倒影等多种对位技法,主要将主部主题与引子中的和弦琶音这两个主题素材自由组合与展开,构成对位织体,形成丰满的音响。

值得注意的是,布鲁克纳第一次将第一乐耄发展部的高潮延迟到再现部。再现部开始的音响如此强烈,以至于听众可能会忽略主部主题的再现,再现部的三个主题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之后,音乐进入尾声,尾声在B大调上由弦乐拨奏为之伴奏,它与乐章一开始的拨奏一样,令人想起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最后音乐在辉煌的全奏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柔板乐章。这一乐章由两个主题构成,暗淡的第一主题,最初由双簧管在d调上以p的力度奏出,弦乐声部的三连音音型为之伴奏,它犹如描述了一个形单影只的人,具有孤独的色调。紧接着的是柔和的第二主题,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以f的力度在c大调上奏出,其他小提琴声部构成和弦伴奏,这一主题具有一种倾诉特质,似乎是作曲家在诉说着什么,拥有温暖的色调。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谐谑曲一开始在3/4拍中,木管乐器在d小调上如疾风般快速地奏出第一主题,具有激情特质,三连音的伴奏音型更是推动了这一特质。紧接着乐风一转,音乐缓,一段优美抒情的兰德勒舞曲风格的主题由弦乐奏出。随后,快速狂野的第一主题与舞曲风格的主题旋律交替出现。三声中部中,2/4拍的旋律、B大调与G大调交替的调性、较为简单的织体、以及最初由圆号奏出的优美的拱形旋律,都与前一部分形成对比,而与作品一开始的旋律形态相似。

第四乐章是终乐童,也是这部作品最奇特的乐章。它不仅扩展了传统的奏鸣曲式,将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编织在一起,而且将前奏曲与赋格融入奏鸣曲式中,呈示部就像是一个巨大赋格的前奏,赋格从展开部开始,将再现部也融入进来。

终乐章开始于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紧接着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的主部主题也相继出现,然而,每个主题都没有完整出现,它们刚刚演奏了一个旋律片段,就被一个单簧管旋律片段打断。犹如单簧管在说,请等一会儿再回忆过去,我们先开始新的主题吧。随后,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以单簧管旋律片段为核心的赋格主题,它在b小调上进行,中提琴、第二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声部间隔三小节先后进入,形成一个赋格段落。紧接着是第二小提琴在D大调上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优美的副部主题,自由模仿的第一小提琴声部在两拍之后进入,补充副部主题的律动。第三主题是圣咏风格旋律,它由铜管以ff的力度奏出。进入展开部,先是一段圣咏旋律为主题的赋格段落,后来出现呈示部中的赋格主题,它与圣咏主题一起,将音乐推向高潮,其间赋格有时被打断,插入谐谑曲和第一乐章的主题。赋格之后,第一小提琴再现了优美的副部主题。最后音乐结束在辉煌的乐队全奏中。

布鲁克纳写作《第五交响曲》的时候,作曲家的创作技法已经趋于成熟。这首作品堪称对位法的杰作,对位思维充斥在主题的建构与音乐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尤其是末乐童中奏鸣曲式同前奏曲与赋格这一形式相融合,展示了作曲家精湛的对位技巧。其次,宗教性的音乐主题成为作品的重要元素,作曲家在引子、首尾乐章以及全曲最终的结尾,都采用了宗教性的主题旋律,营造出一种宗教氛围,这也一直是布鲁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此外,作品的调性发展也极具特色,显示出作曲家娴熟的调性掌控能力。 (责任编辑 张晓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c4933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