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归园田居(其一)》看陶渊明的人格理想 作者:吴平波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2期 内容摘要:《归园田居(其一)》描写的田园不只是写景,其中蕴含了诗人面对田园质朴生活的安宁感与自在感,寄托陶渊明所追求的保持自我节操,获得自由心灵的人生境界,这也是陶诗虽然素淡却韵味悠长的原因所在。“归园田居”其实是陶渊明构建的安置自我人格,理想,情操的“桃花源”。 关键词:文人阶层 个人主义 人格美 人生境界 桃花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魏晋时期,南方政治上偏安,文化出现大发展,文人阶层开始涌现。这个阶层不是农民,但也不一定去做官,而是夹在两者之间的读书人,比较追求个人主义,代表一种生活的品位,生命的态度。陶渊明就是文人阶层“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他身上有我们熟识的几重名片:其一 “田园荒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但我们不要就此误认为陶渊明要去做农民,他的归隐更像一种行为艺术,追求一种个人主义,一种世俗之外的生活品位。其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采菊东篱下易,悠然见南山难,“悠然”本质是一种生命的态度,是对自由,自我,自在的寻找。其三“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实质是追求一种人格美,也成为日后中国文人士大夫仕途失意后的精神归宿。下面我们就从这个角度进入《归园田居(其一)》品评其中陶渊明流露的人格理想。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讲少小时没有附和世俗的气韵,自己的天性本就热爱自然。“无适俗韵”表露了作者的清高孤傲、超凡脱俗,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其中“少无”“性本”是诗人日后进入官场最终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意指尘俗之网,仕途之路。讲诗人失足落入尘俗罗网,离开田园多年。“三十年”概述很多年,一说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开始做官到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诗人性非如此为何会误落尘网?其实作为一个官宦世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常态;作为一个饱读儒家经书的文人,学而优则仕也是正统;即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日常,仍需要做官。但也正是多年官场尘俗的耳濡目染,才使得陶渊明真正发现了自己的性本之情,明确了自己的人格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31971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