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6

时间:2023-01-14 02:39: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随笔(六) 历史课堂之师生互动

当前发展学生素质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必须加强课堂的师生互动。

首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相关的历史知识,它们是相对孤立地分散在许多章节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中找出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强调这些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处理,以激发学生对史实及历史人物的深入思考,并把这种思考作理念上的提升,达到认识世界,更好地把握未来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如:《鸦片战争》这课,在介绍背景的时候,既可以提到第一单元的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可以讲同时代的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两者的关系,这两矛盾必然会碰到一起。

其次,教师语言是从事教学活动最高最基本的手段、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声音的抑扬顿挫,更能增强语言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要有启发性、有节奏感、有幽默感。比如:《鸦片战争》中说到中英武器对比的时候,尽量用幽默的比喻,甚至用马桶战来讽刺清政府官员的无知,让学生在笑声中体会中英战前的背景。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经过精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起课来行云流水,学生反映听得懂,可就是学不会。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分提纯,过度包装。因此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充分还原,暴露无遗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感到既可望又可及。另外,教师在备课或讲课时,还要善于将自己的思维幼稚化、降格,倒退到学生原始的思维水平上去。教师面对一个问题,要有意识地造成一种陌生感、新鲜感。这就是像在背书,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学生听起来很生硬。

在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沟通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保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机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力求师生双方的思维活动能够和谐相容,同步协调地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429883a1c7aa00b52acb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