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时间:2022-06-11 23:22: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立春(23日—5日):“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立春的来临预示春天万物复苏天气转暖,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春天正式从这一天拉开了帷幕立春位居计四节气之首,人们自古就十分重视这个节气。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过后五日,蛰居的虫类慢慢地从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中之冰开始融化,但尚未融化完全,鱼儿在水面游动。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意味着春耕忙碌的季节就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还是一个重大的节日民间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这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雨水(218日—20日):随着气温的回升,冰雪开始融化,空气湿度加大雨水逐渐增多。雨水的到来,正符合农民春耕播种的需求,所以古人以此为名。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侯雁北,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水獭感知水暖上游,捕食后往往吃两口就扔在岸上,古人认为这是以鱼祭水;雁为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它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雨媚风娇,草长莺飞。

惊蛰(35日―7日):“蛰”即藏的意思,动物冬眠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表示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昆虫之意。古语云“惊蛰过,暖和和”,惊蛰这一节令前后,天气回暖。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千媚百态。仓庚为黄鹂,黄鹂最早感阳春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古称布谷鸟为鸠,春天时因为“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这是古人对周围的景物观察不够仔细造成的误解。在惊蛰节气前后,动物开始繁殖,鹰和鸠的繁育途径大不相同,附近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春分(321日—22日):“分”就是半的意思,此时太阳直射赤道,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的农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鸟”即为“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燕子”,燕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雷为阳气之声,春分后出地发生,秋分后入地无声;电闪雷鸣,不再春雨潇潇,已是”花落知多少“了。

清明(44日—6日):《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气温已经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清明祭祖的习俗据传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扩展到普通百姓:进而沿袭成为中华民族扫墓祭祖的节日。

谷雨(419日—21日):|以有“雨生百谷”之说,谷雨前后雨水增多,是播种移苗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寒潮天气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55日—6日):“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这表示夏季的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民们要开始繁忙的农事活动了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民间还有夏至日称体重的习俗,因为夏季炎热,人们容易消瘦,所以祝福人们不要瘦,;

小满(520日―22日):“满”就是饱满之意,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麦类等夏熟作物已经结果,但未成熟。

芒种(65日—7日)“芒”是指某些禾木科植物种子壳尖端的细毛,“种”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有芒的的麦类作物已经成熟,是农民散播播种、夏种繁忙的季节

夏至(620日—22日):“至”也有极点的意思。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将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古代夏至是个传统节日,宋代、清代时,夏至日全国放假。


小暑(76日—8日):“暑”是炎热的意思“/隔”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到最热时分期间,农作物都进入了成长阶段需要加强管理

大暑(722日—24日):这个时候是·年中最热的时候,气温最高。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这个时候常伴随着频繁的旱涝、风灾。这个时候,喜热农作物生长最快。农谚说“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这都是根据大暑对后期天气的预测

立秋(87日—9日):“立秋”指的是植物开始结果,收获的季节到了。农谚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就指立秋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虽然天气转凉,但是有时也会很热所以有“秋老虎”一说。

处暑(822日―24日):‘处”是终止、结束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秋高气爽的秋天即将到来。俗语云“争秋夺暑”就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秋季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故处暑是夏秋的过渡季节。

白露(97日―9日):早晨地面的水汽开始在草木上凝结成露水,故称之为白露白露前后,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气温迅速下降,并伴随着绵绵秋雨,天气开始转凉。谚语“白露白迷迷”说的就是这种景象。

秋分(922日—24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继续向南移移至赤道附近时秋分就到来了。和春分一样,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说法

寒露(108日—9日):寒露前后,空气中的水汽不仅凝结成露水,而且还伴随着阵阵寒意。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低到农作物生长的极限。预示着冬季要来临了气候的寒冷将逐渐加强。

霜降(1023日―24日):气温进一步下降,空气中开始出现霜冻现象。此时处于秋冬过渡期,气温骤降,天气转寒,是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做好农作物防寒保温工作。 立冬(117日一日):立冬之后,冬天正式开始:江南此时栽冬麦,移油菜。汉魏时期,天子要在这―天率领群臣祭祀并安抚人民民间有祭祖、饮宴等习俗。

小雪(1122日―23日):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加强,气温急剧下降,会下雪,是初雪阶段但胜财,次奶多:

大雪(126日一:日):降雪的天数和降雪量相比小雪时节增多,地面出现积雪情况 冬至(1221日—23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形成了各种冬至的习俗,有的地方冬至的时候要吃馄饨、赤豆粥、黍米糕等食品也有的地方吃水饺或者汤圆

小寒(15日—70:小寒节气处于隆冬“三尤前后,标志着全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尤咧、寒大寒,滴水成冰”其寒冷程度可以想象,因此要做好保暖工作

大寒(120日—21日):这一天天气冷到极点,已经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此时寒潮频繁南下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下面几个节气尤为重要。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合称“四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古代还有“二分”“二至”的说法,“二至”是夏至冬至的合称。二分”是春分和秋分的合称二分”“二至”是四季的代表。这几个节气对气候和农作物的种植收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d20f119ddccda38376baf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