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体对青少年性心理形成的影响 在我们小学都要学英语的大背景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肯定是要鼓励学生们多接触英语,包括听原声歌曲,看原声电影,书籍等。不经意间,我们把很多的选择的主动权送到了他们的手中。那么我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必要了解一下当今大众媒体带给新时代下孩子们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了。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由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介质构筑信息载体,面向公众传播知识、张扬审美、诠释道德、引领时尚等公共话语体系。当前,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兴趣爱好、业余娱乐等都深受电视、书刊、报纸、网络等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性生理、性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对性的话题非常的敏感和好奇,按照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中学生应该在中学接受系统的卫生知识的教育,但是,我们往往去重视发展我们学生的能力,而忽略了这样一个环节。因此广大青少年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主要依靠大众传媒。青少年一方面享受传媒带来的丰富而快捷资讯的“快餐文化”,一方面却因为媒体的负面效果而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关于性报道的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社会成员获取信息和社会生存资源的重要途径。人们在享受着传媒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不断对大众传媒中的诸多弊端表示忧虑。青少年,虽然在性生理上已日趋成熟,而性心理还未脱离幼稚、盲目、冲动的摆布,因此他们对性变得敏感、富于幻想、易于激动、性心理不够稳定。因此,大众传媒对性的负面内容的报道会影响和左右青少年的性心理的发展,其具体的负面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性体征的错误引导 。Brown认为,媒体有一种影响被称作教化(Cultivation),即,人们相信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并且认为他们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看到的反映了在我们的文化中真正发生的事件的主流。而在商业利润的追逐和收视率的影响下,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性体像方面的传播,有所夸张和失真,显得不负责任。例如片面强调瘦为美,并夸大减肥药的功效;大肆报道大中学校流行吃避孕药以治疗青春痘的新闻;宣传面部或胸部整形能迅速提高女性魅力的广告以及男生如何通过阴茎变大术增加自信的途径等等。青少年的许多观点和看法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影响,追逐流行的趋势,关注媒体报道或宣扬的方面。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声像材料冲刺着青少年的眼球,让他们以为这些信息就是时代流行的趋势,就是他们应该追逐的主流。在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中,性体征的报道被误导了。 这给青少年带来的较多的是消极情绪。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体像烦恼”的学生自尊感下降,也会因为自己的外貌自卑而导致不能与异性从容、自信的交往。超女王贝正是因为对自己容貌的不接纳,在整容手术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二)性题材的滥用 出于吸引观众的需要,网络、电视、杂志等传播媒体对有关性的内容的传播越来越开放,关于性的相关报道在各种生活娱乐类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在电视、电影节目中,涉及性题材越来越多,婚前同居、婚外性行为的内容已经逐渐甚至完全模糊了性道德的底线。网络上则更加凌乱,充斥着各种色情文字、黄色图片以及影像视频。 由于媒体对性题材的滥用,青少年进入青春期性生理和性意识的发育都提前了,青少年的性意识常见的有被异性吸引、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有关资料表明,性意识困扰引起了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和不愿意与异性交往的现象,并常使学生陷入矛盾、困惑、苦闷及焦虑之中。 (三)性取向报道的歪曲 古时候,人们认为同性恋是犯罪和违背伦理道德的。近年来,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是属于少数人的正常现象。但是,有些媒体做同性恋报道时,由于猎奇心理和炒作心理作怪,给同性恋群体贴上了诸如艾滋病、抢劫、凶杀、淫乱、色情等负面标签。这些报道标题耸动,内容劲暴,甚至出现同性恋报道娱乐化倾向。这一系列负面标签给同性恋群体打上了种种不良烙印,极易使受众产生偏见,特别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对同性恋的鉴别和接纳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四)流产率的暴增 包括医科在内的高校学生,很多青少年大都通过各种媒介自学而获取避孕节育知识。但是,事实上,媒介并没有承担起一种科学地传播如何预防性病和预防怀孕的责任。校园门口随处可见免费赠送的小册子和各种电视广告都有: “梦里无痛三分钟,人流好轻松”、“轻松一小觉,早孕烦恼全丢掉”等种种夸大露骨的宣传,,里面赤裸裸的为无痛人流打着广告,使少男少女更为轻率地看待性问题,轻率选择堕胎。人工流产远不如广告那样轻松,保宫人流只是欺人之谈,人工流产的痛苦以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和终身不孕的危险性,使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遭受巨大的痛苦。 二、如何减少媒介对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是一种话语权威,它始终处于领导地位,它是施予者,我们只是受动者。虽然我们自己手握遥控器或者鼠标,可以拥有部分选择权,但总体而言,单向接受传媒符号体系的传递时受众唯一的选择。而且青少年自控力更差,因此在大众传媒覆盖之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受大众传媒的塑造是不可避免的。 怎样使媒介对青少年的性心理的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教育者针对媒介给青少年性教育带来的新课题应如何做出积极地应对?青少年如何抵制信息技术负面效应的诱惑?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具体表现在: (一)加强社会正面示范和政府的监管 政府的示范和向导有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力,国家要有明确的态度,要求大众媒体必须承担社会使命,同时,还要有政策、制度、机制、法律监督作保障,对大众媒体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制约。 (二)提高创作者的本身素养 媒体产品的背后是一群创作者,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如果媒体产品的创作者自身有科学性知识和正确的性观念,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性的负面报道和传播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 (三)家庭和学校的科学教育 父母是青少年性教育的启蒙者,要求父母用科学的态度回答子女提出的性困惑,有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增强青少年的自制力和责任感。从学校途径来看,应该开展性教育课程,性健康教育报告,设立专门的咨询室解答青少年性心理发展时期的困惑,来帮助青少年渡过青春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青少年自身应增强自我的约束能力,不要刻意的压抑,也不要单纯的仿效,学会注意力的转移和升华。建议青少年们尽量不要接触低俗杂志、音像制品和网页的不良信息的刺激,净化自己的耳根和眼球。同时,青少年还可以通过劳动来释放性的能量,体育运动,实现性能量的转化与消耗,使性的压抑得以发泄,通过接触和欣赏高雅的影视、文学、音像作品实现青春期爱情和性的投射。 最后,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大众媒体不仅涵盖了中国的媒体,还有外国的;不仅有正规的,还有很多缺乏监管的。其中,来自国外的媒体,影响更甚,他不仅摧毁了我们上千年的道德文化,还对我们年轻人进行无声无息的思想奴役,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文化侵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是思想的灯塔。而如今年轻人恰恰是什么都在接受,反而丢掉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而去崇拜别人的糟粕。因此,国人对于国外媒体的渗透更要慎之又慎。这是一场持久战,社会的各个力量一定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关乎国家青少年的未来,国家的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d34553c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