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老师讲解后,前几天在群里试玩了一下射覆,效果还可以。希望更多社友参加,现把大体规则整理如下。 南开红学社“红楼梦未完”双优工程之—— 古代文人游戏(杨永明老师解) 于家慧 整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此诗之中,包含着两个酒宴上的游戏:送钩、射覆。 送钩 “送钩“形式略类击鼓传花。酒席中一人离座,在屏风后面击鼓。座中人依次传递手中的玉钩,鼓声止时,玉钩在谁手中,此人便需妥善藏好,以待击鼓之人来猜。击鼓人从屏风后出来,猜玉钩究竟在座中哪个人手中。猜不中,罚酒一杯,往屏风后继续击鼓。倘若猜中,手有玉钩之人饮一杯,前往屏风后击鼓,游戏继续。 相传,藏钩游戏源自汉武帝婕妤、昭帝刘佛陵生母钩弋夫人。钩弋夫人遇武帝前,手有残疾,握拳不能伸开。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遂召见,轻轻一展,便将她的手展开,掌心中正是握着一只玉钩,便封为钩弋夫人。有这样香艳的典故,汉朝女子竟以握拳为美。 藏钩游戏就这样流传下来。常见于历代文人的诗作中:“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花蕊夫人《宫词》);“藏钩春酒坐频倾。向人娇艳夜亭亭”(方千里《浣溪沙》)。 杨永明老师以为,“心有灵犀一点通”,乃是作者在猜钩之时,座中的女子或以目或以手,有所暗示,才使作者一猜即中。这“心有灵犀”,指的是游戏中的暗示,并非两人早已情根深种。唐代达官贵人文士大夫家中常蓄姬人,这些家姬容貌出众,或能诗文,或能弦歌,常常在主人高朋满座之际出来侍宴,犹如名画珍玩,是主人炫耀的资本之一。作者多半便是于宴饮之际遇到这样一名风致嫣然的女子,怅惘怀想,终不可得。 射覆 射覆当属酒令游戏中最有难度的一个,《红楼梦》十二回中,众人要行酒令,平儿捻出了“射覆”来。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可见这个游戏对参与者的水平要求很高,不是人人玩得。 射覆的初始,是汉时道家的方技。道士干谒,皇帝位考验其是否真的“有道”,便会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道士猜里面是什么。道士便以《易经》中的五行八卦之术起卦,易理精深之人,往往能以易经八卦的象、数、理从无限种可能的事物中推断出某种具体事物来,颇为神奇。然而精熟易理之人,历朝历代,都是凤毛麟角,酒宴上的游戏,当然不是“起卦”这个玩法。 《红楼梦》中出现的射覆例子详解: 红楼中射覆的玩法大体如下:席中人掷骰子,点数相同的两人,一个“覆”,一个“射”(分曹射覆) 。“覆”的一方先想一个席间物体,通过一个典故一句诗包含这个物体名称。并从中抽出一个字,说与“射”的一方。“射”的一方须联想出这个典故或者诗句,进而猜出甲方所想的物体,并将这个物体的名称也通过典故或者诗句,从中抽一个字,表达出来。当然,这典故诗句须是前人做过的,不可杜撰。 例一:宝琴覆“老”,香菱没有猜出,而湘云猜出了,悄悄告诉香菱让她说“药”字,却因为黛玉揭发而被罚酒。那么湘云是怎样猜出的呢?湘云看到李纨的“红香圃”三字,而红香圃是稻香老农的住处,又有《论语》里“无不如老圃”的名句,所以知道覆的是“圃”字。而在古诗词中,“圃”与“药”联系最近,所以应答“药”字。 例二:探春覆“人”,宝钗说人字不好,太宽了,探春又覆“窗”,宝钗会意,射一“埘”。 探春宝钗所隐的物事,都是“鸡”。那么鸡字与“人”“窗”“埘”有什么关系呢: 李商隐《马嵬》诗中有“无复鸡人报晓筹”句,鸡人,乃是玄宗宫廷之中掌管更漏的报时之人。 “窗”之一字,典出《艺文类聚》引南朝刘义庆的《幽冥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 处宗 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 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后以“鸡窗”代指文人书斋。 精通了典故,诗句的人才会一下子反映出与“人”“窗”关系最密切的是“鸡”字。(老师举了十余句诗为证) 至于“埘”,便是那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了。 答案为什么是“埘”而不是“鸡”呢?这体现了射者对覆者的反考。 例三:李纨覆“瓢”,而瓢与樽关系最密,而樽与绿关系最密(古诗常用),所以射着了,二人会意,各饮一口。 可见,射覆这个游戏,须得涉猎广博,有着深厚的古文化修养之人才好玩。 而射覆这个古老的游戏是经过不断演变的,到了唐代,甚至明清有所简化。唐代的明经考试就是犹如经典的填空考试,把一些句子“覆”住,而李商隐的时代正处于此,射覆游戏在文人里也应是比较普遍的,李诗中“射覆”也应是一种当时在玩的席间游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d3c71ad3169a4517723a3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