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服饰变化的总趋势

时间:2022-11-16 09:1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朝诗人服饰变化的总趋势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是有长期的稳定和兴盛,文化艺术繁荣昌盛,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其丝绸业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这些都对唐代服饰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朝服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尤其是女装,其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形制为汉隋遗风的延续,但由于受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文化艺术的影响,尤其在盛唐时期,国力兴旺,与邻国朝鲜、日本、波斯等国贸易、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因此服饰形制愈发开放,更加华丽,用色大胆,艳丽非常,服饰趋于感性之美。唐朝服饰整体来看有三大特点:披帛袒领大袖糯裙装、女着男装、穿胡服。

唐代初期女性装束多与隋代相近,上穿小袖短福、披帛,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至腋下,用绸带系杂;盛唐时期,来自异域的胡服收到广大贵族女性的青睐,女着男装也盛行一时,“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着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①;中晚唐以来,胡风减弱,经过改制的糯裙装又成为妇女的主要着装。

对于已经出土的隋唐时期的随葬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唐墓中频繁出现身穿胡服的人马组合。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石刻和陶俑中身穿胡服的妇女形象,真实再现了唐代胡服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妇女穿衣特征表现为高髻,戴尖锥形浑脱花帽,穿翻领小袖长袍,领袖间用锦绣缘饰,细镂带,条纹毛织小口,软锦透空靴。由此可见唐前期妇女的服饰收当时西北民族的影响,同时波斯诸国对其也有间接影响,“其丈夫…衣不开襟,并有巾岐。多用苏方青白色为之,两边缘以织成锦。妇人亦巾被裙衫,辫发


垂后。”②从波斯撒山王朝银瓶人物画上,所见女装也有岐巾,与唐朝岐巾形式略同;后期,唐朝妇女的装饰主要受吐蕃民族的影响。

元的《法曲》中写道:“自从胡骑起烟尘,毛腥膻满咸洛。女为胡脸学胡装,伎进胡音学胡月。”表现了当时人们好胡服、胡装的盛况。《旧唐书舆服志》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微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又云:“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知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衣胡帽,靓装露面而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撰御,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除此之外,姚汝在《安禄山事迹》中写道:“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襟袖窄。”这些都展现了当时上到宫廷贵妇,下到小家碧玉,都跟随潮流改变自己,胡服在各个阶层盛行。

唐代胡服盛行的现象,与唐王朝创业及初期君主的女系母统杂有胡族血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李氏创立唐朝,经略周边地域与民族,对于少数民族并没有多少歧视,正如唐太宗所言:“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若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正是这种广阔的胸怀和恢弘的气势,才使得塞外及他国的文化注入,才使得服饰文化绚丽多彩。此外,丝绸之路的发展,西域拓枝舞、胡璇舞的风靡,工作劳动的特点都对胡服的发展及流行,唐代服饰的开放性特点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d4b4d819d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