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版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包括两首古诗和一首词。《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是诗人晚年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田园组诗,描写乡村生活,反映四季田园杂感,共60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钱钟书《宋诗选注》)。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课文选的是“夏日”诗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的一个场景。全诗语言古朴,描绘细微,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耕织,日夜辛劳,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渴望加入到劳动中的情趣场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村童的赞扬。 张志和,是画家、是诗人、是词人、还是哲学家,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渔歌子》就是这位“烟波钓徒”的作品,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一、厚积薄发定重点。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这样在课堂上才能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阅读了有关作者的详细生平,对作者做深入的了解,包括作者一生的思想情感,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诗歌蕴涵的情感,再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才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打印版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 二、借助注释引方法。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在教学《乡村四月》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在教学后两首诗词时,我就让学生运用《乡村四月》的学习流程和方法分组自学,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三、体味诗境悟诗情。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通过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同时,我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并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乡村四月》借助注释解诗意环节中,课堂实际情况与我的预设出现了偏差,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但是因为我需要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到后面两首诗词的学习中,所以依旧按照预设流程进行了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300526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