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2-03-26 22:54: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案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新的诠释。 案例描述

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

课前,教师用幻灯片打出汉字: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未注音)

师:同学们谁能认识这些字?

(有同学举手,老师点名站起来读所认识的字) 师:个人练读,小组互读。

(用幻灯片重现打出注有拼音这一组词)

师:对照一下拼音,看刚才你们读得是否准确,谁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发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我刚才读“蜻蜓”两个字时没有把后鼻音读出来。 2:我要提醒同学们蚯蚓的“蚓”字是前鼻音。

3:我记住了蜘蛛的名字,我要提醒大家“蜘”和“蛛”都是翘舌音。

……




师:同学们刚才回答得都很好。下面大家跟我一起读,读的过程中,注意每个字的发音,纠正自己的错误。

(老师读,学生跟读,反复几遍)

师:好,下面再请几位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组词。(几个同学站起来读)

师:大家在读的时候发现这些词的读音与这些词本身有什么联系?

生:我发现蜻蜓的读音分别是“青”和“廷”的读音。 生:蜘蛛的读音分别是“知”和“朱”的读音。 ……

师:对,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会发现这几个词都与字的偏旁读音相同。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汉字的读音有很多是它的偏旁部首的读音,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注意这一现象。

师:下面大家把书翻到57页,自由阅读课文,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交流一下,听听他的意见。

(老师指名读,再让学生交流同桌提的意见)

师:下面再用五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这几个词,巩固它们的读音。 案例分析

这是一堂小学低年级识字课,要求学生掌握“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几个词。这几个词都是孩子所熟悉的几个小动物的名称,有的孩子早就在课余学习中认识了这几个词。

但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师按照传统识字教学常规进行教学设计,教




师就识字而识字,单纯通过认、读、练等常规模式进行机械灌输,不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学习空间的开拓,不注重与学生的特点兴趣相联系,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就忽略了教学中人文内涵的发掘,使课堂变的呆板、枯燥乏味,学生也丧失了学习兴趣。从这个片段中暴露的问题是传统滞后的教学设计理念造成的必然结果。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以知识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学设计的主体对象———学生,结果,教学中采取机械的读、背、练等手段,使学生的情感和生活实际脱离,失去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死知识,产生不了情感共鸣,只教了书没有育人,甚至“教书”的效果也体现不出来。

在对这节课进行设计时:第一,应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形象性。这些动物有的会飞,有的会爬,有的会游泳。如果把它们的生活图片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孩子们,定会增强视觉感受,留下深刻印象。第二,通过焕发情感,拓展空间,增强识字效果。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能力,教师如果在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这些小动物,定会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第三,应组织学生探究,引导发现。为了实现学生主动识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介绍,启发学生联系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字的偏旁和动物种类的联系,么学生一定对形声字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了识字效果,同时也拓展了学习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dd918f64b73f242326c5f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