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2014年9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三十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9日在北师大在与师生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要宏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身为教师的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身先例行,以身示范。刚接手初一年级时,做到这点更是尤为重要。比如早晨的清洁区打扫时,只要求学生早上7:10到校,而老师没有到场,首先就不能引起学生重视,其次效果也大不相同。这方面我深有感触。10年我带的初一(8)班时,每天我都会和学生一起拿起扫除打扫清洁区,刚开始,我的目的是教会孩子扫,当然监督成分更强些。几周后,孩子们主动接过我手中扫除,告诉我:“老师,我们来吧。”那一刻,我真的好 感动。后来,不仅我们班的清洁区打扫的既快又好,就连室内卫生孩子们做的也是井井有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我不仅收获了应有的效果,也影响了其他方面效果,还和同学们拉近了距离。垂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在公共汽车上,我常常给老弱病残孕者让座,虽说这件事小之又小,但我觉得它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的是教师的形象。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学生呢,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今年我任教班里一个叫小遥的女孩,她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父亲长期在外出差,寄宿在亲戚家里。在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很上进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 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老师来帮助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果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或者坏,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 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 人民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5ffaef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