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2022-05-07 00:01: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任务之一。

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即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是科学健康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揭示,为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具有其自然本质,人的自然属性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生理基础。第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实现的本质,人的社会属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基础,第三,实践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质,即类本质,人的实践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解心理健康对成才得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各种渠道,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不同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心理健康差距,然而消除大学生心理差距,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


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

总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需要克服心理的危机,做好未来的规划,在人生的旅途上点起一盏明亮的心灯,开启未来的成功之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71642abd64783e09122b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