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贝玛《林间小道》的美学思想

时间:2022-07-07 19:05: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霍贝玛《林间小道》的美学思想

作者:刘连厚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1

摘要:霍贝玛的代表作品《林间小道》作为世界级经典绘画作品,闻名于世。这幅油画描绘了一处有着一条泥泞的林间小路的乡村风景,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 关键词:林间小道 ; ;经典 ;再现 ;透视

《林间小道》是荷兰风景画家梅因德尔特·霍贝玛(Meinder Hobbema)于1689年创作的经典作品,约有103×141厘米大,现藏于英國伦敦国家美术馆。这幅画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深深浅浅的车辙,两旁高细的树木参差错落仿佛迎宾的使者。从近到远,由高到底对称站列着,它们都消失在远处无垠的空际之中。对称的小树在平稳中微见动感,随小道向前远望去还能看到远处教堂的尖顶,右侧远处坐落着两幢高顶茅屋,车辙印在泥泞的村道上,表现平静且祥和的生活,占有大部分画面的天空则云蒸霞蔚,美得令人陶醉。这种对称是稳定的,同时也富有节奏感。树叶受光显示出明暗变化,团状的造型烘托出树叶的体积感。远处的树虚而模糊,近处的树实而精细,不同的表现手法更拉开了画面的层次。天空深远辽阔,云彩更富有动感,变幻出不同的形状。正如宗白华所说的人与物中间不是绝对的空虚。这中间的空气含水分与尘埃。地面山川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色调变化,显出远近距离。霍贝玛绘制的天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色调都有着细微的变化,这变化是基于光影所构成的空间。从观赏者的角度来欣赏这幅画,笔者的目光首先被富有深度且强烈的透视所吸引,在这片景象中人是渺小的,树木的高大、瘦弱与对称的形式感使笔者产生了压抑的感受,望远处物象都消失于地平线上,而后视线转向两侧发现了低矮的农舍与人们的活动,就此视线再望向远处,想继续再发现点什么,可留下的只有碧蓝的天空。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画面上宁静的乡间景致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使观者心旷神怡。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重视科学与理性,在透视学、光影学、人体解剖学等方面都有发展。这种科学性促使画家更加完美地再现对象。如果说古希腊雕塑家征服了动作,那么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依靠透视征服了空间。”[1]再现性绘画的本质就是将三维的空间表现在二维的平面上。达芬奇说:画却似它的科学使一平坦的表面呈现出辽阔的风景和遥远的地平线。

西方艺术家似乎对镜子情有独钟,阿尔贝蒂说:写生画要用镜子加以校正。丢勒说:我们的视觉就如同一面镜子,因为它承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任何一种形态。这都说明画家认艺术应再现自然。为了使对象在画面中看起来更真实,焦点透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画家在绘画时往往在眼前竖立一块透明玻璃屏,将景物映入屏障的景象绘画出来,这样一来具有空间感的对象就在平面上出现了,用宗白华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几何学的透视画法[2]除了表现体积感,物体在光的影响下,不同的远近,不同的体积显示不同的空间感。伦勃朗说:当我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82ae5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