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 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 3. 唐代的科举制度考试每年一次,考前,投名状 4. 孔子建学校 5. 中国历史始终坚持的政治基调:统一 6. 《日知录》是顾炎武著作。 7. 严复在近代史上的最大的贡献是翻译了《天演论》 8. 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9. 隋唐时,孙思邈精于医药后世成为药王,他是道教徒。 10. 以道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最有名的是《封神演义》 11. 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环境、条件 12. 我国古代皇宫寺庙等建筑物选址的朝向是正南 13. 明清时期 八股文 14. 中国古代林木乱砍乱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的重要原因是:大兴土木 15. 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汉唐时期。 16. 文字神赐说典型的代表是《河图洛书说》 17. 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超自然神、天地神、祖先神 18. 察举是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制度,最著名的三科有孝廉、茂才、贤良 19. 古代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宗教祭祀、军事讨伐 20. 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天人合一,天人交胜,天人之分,重天轻人 21. 中国唐代最盛行的舞蹈有:健舞、软舞。 22. 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三月三、七月七、春节、清明、端午 23. 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24. 反应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尚意追求、中和之美、尊崇自然 25.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礼让、重义轻利、真诚有信 26. 改造自然成就:土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运河的开凿、 27. 木兰辞:歌颂木兰替父从军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28. 九族有两种解释:纵向的是从玄孙自高祖共计九代,横向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29. 三言: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30. 文曲星:文曲星,星宿名之一。中国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一般民间认为民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 3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2. 二拍:《初刻拍 案惊奇》《 二 刻拍案惊奇》合称作者凌蒙初 33. 蔡伦在造纸史上的贡献:1.对造纸工艺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使造出的纸张质地较为优良。2.首创了用树皮造纸,这是造纸史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促进纸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3.蔡伦造出的纸张质优价廉使纸张的应用很快得到应用和推广,引起了书写材料的变革。 34. 古代法治的特点:1.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同形式的法规与利益相结合,成为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2.历代改革家都重视用法律手段推动和保护改革。3.儒家思想对法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古代法治渗透了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封建迷信色彩。重刑法、轻民法,民事经济法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中国古代主要的立法内容是刑法,而民事经济方面的法律往往被轻视。4.君主 在立法和司法中具有重要作用,行政干预司法。 35.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炼丹术,道教徒的炼丹术是一种科学实验,推进了古代化学和药物学的研究,还发明了火药。2.道家与医学和养身相联系,许多道家都是著名的医学家,道家的养身术是非常有名的。3.道家与文学艺术有一定的联系。道家的神仙思想在文学史上影响十分深远,道教还促进了文学上形成一些专门的题材,如:青词(青辞)、步虚词在戏剧和小说方面,道教的绘画音乐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道藏》是一部保罗万象的著作,在学术上有重要的价值。 36. 人类文化发展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文化现象。 37. 在1972年考古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学者是竺可桢。 38.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39. 春秋战国:文化创作时代 40. 标志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业萌芽的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 41. 中国传统的工商贸易之中西式广告出现在晚清时候的上海。 42. 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执掌反应古代很早就有的人口户籍制度。 43. 传统道德、审美文化:属于精神文化 44. 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祸兮福之倚,福兮祸之所伏。 45. 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霓裳羽衣舞。 46. 汉代经典多用隶书写成。 47. 1916年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的这一著名论文,将明清以来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七大阶段的人是陈独秀。 48. 中国历史上准确的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开始迄今不成中断。 49.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50. 区域文化的构成因素有: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区域意识、典范人物的影响。 51. 明末清初三先生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52. 属于中国家庭管理文化要素在有:字辈谱、家谱、家风、人生仪礼 53. 西周宗法制与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西周宗法制是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合一。 54. 中国古代的丧葬仪礼五等丧服的有:大功,小功,缌麻 55. 论述过知行观的思想家有:孔子、荀子、王阳明、王夫之。 56. 尊崇自然的典范作品有:《归园田居》、《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石钟山记》 57. 语言文字的特征有: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事象,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服务于文化,同时促进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也是文化政策。 58. 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的思潮有:“儒学复兴论”“全盘西化论”“综合创新论” 59. 文化政策: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60. 甲骨文: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反映了商人凡事必占卜的习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和陕西周原。 61.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方面的一大贡献。 62. 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 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63. 中和之美: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儒家礼教,及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 64. 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其视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它使秦国获得了统一的成功,在西汉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65. 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从秦始皇创立大一统帝国到晚清帝制结束,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这种政权模式的特征如下: “家天下”政权模式长期延续;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 断扩张;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从而鲜明表现出宗法观念对“家天下”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 66. 论述佛教在中国古代的传播:佛经产生于印度,约在两汉之交传入中国。汉武帝通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东土。两汉道教在民间流行,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十分迅速;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有了正式的出家人,以后信众快速增长(2分)。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可分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后期以涅学为主。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刻,它冲击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发了新的生活信念和生存方式,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对学术建设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故从一定的程度上深化了中国固有的文化。 67. 试评儒家的义利观: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重要命题。儒家学者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刊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利”是物质利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须以人为前提,“利”合于“义”则取之, 违于义则去之。君子看重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义,小人看重的则是个人的利害得失。重义者荣,重利者辱。董仲舒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故至后代的宋明理学产生了天理人欲之辩。儒家的义利观为了强调义的重要性,而过分地抑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种倾向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不良影响。但是,如果剔除其中的消极因素,从中提取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合理内涵,就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崇尚道义,不重私利的传统美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9c45d7b9f3f90f76c61b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