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

时间:2022-05-26 00:5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文化要略 选择,填空

1. 儒家思想包括孔孟之道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 2. 中国人的远祖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南方的南蛮集团 3. 西周社会依旧是奴隶社会,继续实行“井田制,并且通过“封建制”维系政治统治。与这种封建制相辅的是“宗法制。还制订了“礼乐刑罚” 4. 汉字的结构——六书。1象形:日,月,龙,门(2指事上,下,本,甘3会意:武,旅,聂,安(4形声:江河松枫(左形右声),期朔鸠鸽(右形左声),空穹笔篆(上形下声),基垄悲愁(下形上声),闷问闽唐(内形外声),街裹序固(外形内声)5转注:考和老,民和氓,走和趋,舟和船,梁和桥,顶和颠。6假借:令,长,我,自,鼻,耳,,且,祖。

5. 汉代经学包括文学文学 6. 北宋理学四大家:张载(横渠先生),周敦颐(濂溪先生),程颢(明道先生),程颐(伊川先生)

7. 南宋朱熹(紫阳先生)理学大成。

8. 夏代有正式的学校。庠,序,学,瞽宗都是学校。西周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由中央设立,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周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的大学叫泮宫。辟雍设水池,水南为成均,水北为上庠,水东为东序,水北为瞽宗 9. 六艺:(规章仪式)音乐舞蹈)(射箭)(骑马驾车)(历史)数学

10. 明清乡试是一省范围内的考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朝廷录用之意。 11. 明清会试是全国范围内的考试,第一名叫会元 12. 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 13. 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并入春秋。

14. 南宋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再加孟子,合称四书。

15.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16. 中国封建时代的宫殿建筑,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中以殿顶形式及其装饰表现得最为突出。中国殿堂(包括宗教殿堂)都采用大屋顶,主要形式有悬山,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

17. 中国园林按所属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宅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18. 四大菜系“鲁川淮粤。鲁:北京烤鸭,满汉全席;川:麻婆豆腐 19.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春秋时代

大题

1.请举例说明中国文化注重和谐和中庸。

朱熹解释“中庸”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平常也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即是即是,表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和相互协调。和谐就是中庸,中庸即是合理。朱子说:无一事不合理,才是中庸本身就是一种的目的就是要


达到,达到一定和谐

儒家把对中庸和谐的追求作为人生与社会的理想境界,表现为追求族群、邦国、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宋代张载在《正蒙》中首先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的吾与也的命题,意即人类是我的同胞,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如一个家庭要做到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和气生财;搞政治要求政通人和;做事业要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人相

处要和以处众;对外关系要协和万邦。总而言之,方方面面都要追求和谐。

2.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分别举例说明。

1 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氏——例如“唐”是尧的号,尧的一部分后代便姓唐。类

似的族有虞、夏、商、殷、周等。古代帝王死后,在祭祀仪式中要追谥庙号,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谥号,他们的某些子孙就分别姓“文”、姓“武”。 2 居住地、国名或采邑为姓氏——传说上古伏羲氏居住在东方,他的后代便姓“东方”或“东”。商代在泾水渭水之间有个阮国,后代就姓阮。 3 爵位、官衔或职业为姓氏——王、侯、公孙,都以爵位得姓。古代有五官: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司土,他们的子孙便以这些官衔为姓。 4 动物、植物、季节和颜色为姓氏——如马、牛,杨、柳,夏、秋,白、黄等。 5 族借用的汉字单姓——例如,后魏鲜卑族拓跋氏改姓元,叱卢氏改姓祝------在唐代,原姓“阿史那”的突厥人改用汉字单姓“史”。

3.老庄思想的特点。

老庄哲学思想则是道家思想的根本以及源头,是道家学说的雏形,其“自然无为”、“道法自然”思想对现代生活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为核心,他认为“道”是哲学体系最高的范畴,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自化”。“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思想影响很大。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庄子》中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精神绝对自由,而庄子认为也只有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通过某种精神修养才能获得这种自由,所以庄子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精神修养,这对后世知识分子思想影响也极为深远。

4.兼爱和仁爱的区别。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中心,仁爱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1)两者的起点不一样。仁爱重私德,而兼爱重公德。儒家是先将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的利益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兼爱是与独善其身相对立的,它主兼善天下 2侧重点不一样。仁爱学说对仁的推行侧重于己,行仁先从己开始,然后再推己及人。体现了由远而近、由亲而疏的量的变化。 兼爱学说侧重于视人若己,就是不分人我、不分贵贱、强弱、智愚、众寡地彼此相亲相爱。

3)两者的性质不一样。仁爱是有差别的等级爱兼爱是普遍性的大爱,儒家仁爱亲亲有术,爱有等。墨家的兼爱爱无差等,视人若己,爱人利人。 4)在爱与利的关系上,儒、墨也是对立的。孔子处理义利的基本原则:见利思义为上儒家是把放在首位。墨子既贵义又尚利,主张为目的、内容和标准;而所尚的主要是指天下之利,他人之利。

5)关于人的主体性,这两者也是对立的。儒家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自己推及别人。墨家是己所欲,施于人,墨子在这里取消了主体的独立性,用自我的意志去揣度


别人的心思。在交往过程中要相信别人,尊重别人,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

5.举例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只限于宗教,而是于宗教之外,如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均有显著的影向,兹分述于后: (一) 对思想界的影响

魏晋六朝,佛教盛行于世,后讲老庄者,多取义于佛经,而讲佛学者,亦多引用老庄。至于儒家,亦因帝王及名儒,多转向佛,致使当时卫道者辟佛,但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唐末宋初,唯有禅宗独盛,且操纵当时思想界。明之王阳明,亦取禅宗方法,为其提倡致良知根本。

(二)对文学界的影响

佛经翻译的中坚时代,是晚汉至盛唐六百年间,佛教大藏经中,五六千卷的经典,皆是此时的产品。对中国文学贡献最大的,当推罗什与玄奘。罗什是旧译时代的泰斗,玄奘则是新译时代之俊杰;奘译卷帙,虽富于罗什,而什译之范围,却广于玄奘,两者智等誉齐,势均力敌。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对艺术界的影响 1)建筑的弘伟

一般佛寺之营造,结构之精致,气派的弘伟庄严,皆仿印度原始佛教之状态。 2)雕刻的逼真

中国古代虽有雕刻,而塑像及铸像,却始于佛教之输入,唐朝名工之塑像,以及用木或石所雕刻之佛像,实是划时代之艺术创作。如洛阳龙门与大同云岗之石佛、炖煌石窟之佛像与壁画。

3)画像的肖妙

由于隋唐佛教之繁盛,而使中国国画获得极大的启示,因为当时名工绘画佛像,力求维妙维肖,且将佛经中故事人物绘于壁上,以作庄严之点缀。如炖煌壁画,云岗石佛。 (四)、佛教对中国风俗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除了对中国文学思想等有直接间接影响外,从不参预政治活动,但对社会风尚习惯,却有潜移默化之功。最重要的是对人生观的改善,以及对孝道的扩展。

6.科举制的影响与功过。

利在于: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助长了行贿,走后门的不良作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de05f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