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围城》_101184

时间:2022-04-28 17:31: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围城》读后感

代作家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作品,仿佛是饭馆的招牌菜,总有吸引很多顾客,(当然也有鲁迅这号的,按招牌菜的套路说简直是满汉全席,哪一部作品都是经典,牛逼的连诺贝尔文学奖都不放在眼里。)钱钟书也是这样,他的招牌菜太强大了,貌似是个成人仪式,到了那个岁数和境界都会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并去看看,相当景气。其中经典段子不断被现在的笔者引用,像借书的动机分析还有苏文纨对方鸿渐的爱情36计等出镜率快撵上祥林嫂了。我个人欣赏的是钱钟书的这本书的技术含量——比喻密度高用得巧,黑色幽默里充满了智慧和对生活的到位剖析。不过按着大众的口味来说我觉得他最成功的部分还是这部作品所引起的强烈共鸣。 粗略的看,比较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苏文纨和方鸿渐这对冤大头。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苏追求方鸿渐的过程中用了最普通的但却很有杀伤力的一招——欲擒故纵。按理说这招应该是百试不爽,但前提是方鸿渐得闲着或者已经和另一个女人板上钉钉了,而不巧的是方鸿渐当时什么也不是,他这坨牛粪应该和苏拜把子,此刻他正打另一朵鲜花的主意,没有功夫和苏过招,苏演了独角戏。这就导致了本来就是大龄女光棍的苏显得更加愚蠢和凄惨。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苏这个人物的,格很丰满:嫉妒,小心眼,优雅,有心计,最后毅然的放弃方和赵辛眉,选择了一个三流诗人,谁说这不是一种风度呢?让一切她看起来很有味道,不像唐晓芙一样似人似仙的那么完美,不真实,就像方和她最后的命运一样,有缘无分。

另一个大篇幅是方和孙的戏份了,结了婚的方不断也被婆媳关系困扰。孙的敏感还有家庭的世故,让方鸿渐里外不是人,最后一幕竟然失声痛哭,想那方鸿渐也是一个奔四的人了,委屈到没份儿的嚎啕大哭,我也不禁为他感到同情,这是生活的无奈,在每一个人身上换汤不换药的演着。

整部作品围绕着方的爱情,友情还有他所周围的人文环境展开,我觉得方是一个灰色人物,处于一个尴尬状态,无法对他简单的评判好或坏。正是这样所以在女人面前他看起来那么窝囊而在李梅亭之流面前又高尚很多。钱钟书把生活里的种种龌龊事尽情拿来调侃,那些熟悉的心里对白我们看到也会局促不安,谁也不是好鸟。

苏文纨的小女人味,方鸿渐的幼稚虚伪,赵辛眉的坦诚。因为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脆弱,虚伪,充满激情。这些人物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共鸣。大家都发自内心的渴望看到这个大众人物最后的命运。

好小说就是好小说,果然不会像言情小说一样——最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方最终没有和唐晓芙在一起,而是和不痛不痒的孙平静的建立了一个家庭,过上了琐碎的小日子。这,多么真实。多么似曾相识。

我曾看一个媒体人提出一个理论,很受用。他说小说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无知才吸引,而是有了默契后才有号召力,那些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或者我们可以理解的一些感情经过作家们系统的整理出来,看起来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说到本质还是寂寞) 《围城》里的爱情猫腻和社会中的龌龊普遍存在。关于爱情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体会,以它为主题的作品汗牛充栋,前人经验貌似防弹衣一样,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保护你不受伤害,可是总还是有失恋离婚不断上演着。我想爱情真的很有市场,永远是个畅销品,人们始终是浮躁的,像飞蛾扑火一样,勇敢尝试伊甸园里的知识果。

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这是人们的好奇心在作祟吗?钱钟书笔下的爱情是一个围城,而张爱玲的爱情则是一座坟墓,同样悲观的可怕。然而我们还是像疯子一样,狂热的追求。不得不为世界上有这样伟大的共同信仰而感动。

也许这不作品不受到如今进MK吃汉堡喝可乐的快餐文化所青睐,对他们说里面的爱情调调似乎显得迂回。但不得不说的是方鸿渐也像阿Q一样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相信还会有更多


的人对围城里的种种十分好奇。更多的是看过的人会饶有兴趣的观察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围城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a85dec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