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诗三首》看杜甫

时间:2022-04-15 17:17: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杜甫诗三首》看杜甫

摘要: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重点之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分别是杜甫在三个特定时期的典型代表,借助这三首诗,以点带面,有助于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杜诗诗史的特点。

关键词:杜甫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现实主义 忧国忧民 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众多的诗文大家中,杜甫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位。

如何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理解杜甫其人之伟大、其诗之雄浑,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在为期不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杜甫诗三首》一文在选材和编排上都大有讲究。这三首诗分别是《望岳》、《春望》、《石壕吏》,恰巧是杜甫在三个时期不同的代表作品。《望岳》是杜甫读书、漫游时期的代表作,《春望》、《石壕吏》则是杜甫在为官时期的典型作品。所以,我认为通过这三首诗可以帮助中学生体会杜诗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特别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诗作的风格变化。 《望岳》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少年豪情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学诗,15岁扬名。开元十九年杜甫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再漫游齐赵。时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又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而《望岳》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希望(愿望)。诗人不但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还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不畏艰险、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也可以看到杜甫漫游期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少年豪情。 《春望》

——“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乾的中年之伤

安史之乱期间,战争纷争不断,杜甫家乡的音信稀少。此时的杜甫亲眼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爱国主义诗篇——《春望》。全篇围绕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写得铿然作响,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在杜甫身陷贼中的八个月期间,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若论深沉含蓄,此诗当为翘楚,通过《春望》可以看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特点。 《石壕吏》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所见之伤

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十月长安、洛阳两京收复,玄宗回到长安,全国掀起一股中兴热。但好景不长,当平叛战役惨遭失败以后,洛阳陷入混乱,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于是就写下了一系列反映战乱现实的诗篇。著名的三吏三别组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这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练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杜甫诗三首》 ——以点代面话杜甫

《杜甫诗三首》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普通课文,却是能帮助中学生理解杜甫其人其诗的最好素材。通过三首诗这样一个小小的点,可以帮助学生既感受到杜甫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又理解安史之乱对杜甫造成的切身之伤;还可以通过《石壕吏》这个点去了解三吏三别这个面,去理解杜甫笔下反映的安史之乱后期政治腐朽、战争频频、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杜甫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

所以,我认为《杜甫诗三首》一文在帮助学生了解杜甫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诗作风格、杜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以及杜甫忧国忧民这一标志性特点的形成有着很好的帮助。三首诗很短,但是从中能够看到的杜甫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P421P455P483-P496

[2]周勋初《唐诗大辞典》.江苏:凤凰出版社,2003 [3]杜甫 彭定求《全唐诗·望岳》.北京市:中华书局,1960

[4]关星 杜甫长安陷贼时期诗歌考述[D].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知网,2006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1329ba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