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社会学的想象力对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2-12-26 14:2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何谓“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象力”一词最早出自美国社会学C·莱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著作中,他认为面对现代性,人们在日常世界中越来越战胜不了自己的困扰,原因是现代人缺乏一种“心智品质”,即社会学的想象力。对此,米尔斯认为,这种心智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能看清世事与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清晰全貌。在米尔斯看来,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能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它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在社会中二者间的联系,这也是米尔斯所谓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使命与前景。米尔斯论述到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所作的最优成果是区分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以失业为例,当一座1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一个人失业时,问题则出在这个个人的困扰,为了救济他,我们最好要做的则是了解这个人的品行、技能和目前存在的各种机遇。但如果一个有五千万人雇佣大军的国家,却有一千五百万人失业,这就是个公众论题,此时我们则不能指望从某个个人身上找出解决办法,我们必须考虑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等。同时,米尔斯还指出,想象力并非社会学该拥有的,他建议政治学家应有“政治学的想象力”,人类学家也应有“人类学的想象力”[1] 二、 近现代我国农村以及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社会工作是一个舶来品,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结合自身国情所衍生出来的一个新领域,是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因此,在西方经典的现代专业书籍中,几乎找不到农村社会工作的概念。下面我将简要论述我国近现代农村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便我们不管是在农村社会工作的学习还是实践中都能对它有一个清晰的全貌。 (一) 近现代我国农村的发展历程

第一、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了相关土地法,进行土地制度、土地税收以及土地使用等的改革,这在当时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为后期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二、新中国成立(或1956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实行所谓的“人民公社化”,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兴修农田水利为高潮的农业生产建设;第三、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其标志是包产到户(分田到户),这一制度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统一经营的优势,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正是因为政府的支持和这一制度的推广,成就了当时中国的奇迹: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第四、90年代中期到2005年,我国出现了所谓的“三农问题”,即“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民真危险”;第五、2005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了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新进程,政府当前着力于农村生产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一、初期的学科建设及研究成果,即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的发展,事例为燕京大学1925年将社会学系改名为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第二、在晚清到民国时期,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开始了职业化的发展,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著名的事例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曾掀起一起规模大、时间长、波及广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主要代表人为晏阳初、梁漱溟以及卢作孚等;第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工作逐步形成制度。50年代初期,主要是救济贫民,组织贫民生产自救;5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社会工作主要是对农村孤老实行“五保”,即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第四、80年代以后,农村社会工作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如兴办农村福利工厂,把残疾者和贫困者安排到工厂工作;兴办农村敬老院,收养愿意进院的农村孤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等;第五、2000年以后,农村社会工作进入了专业化时代。


(三)农村社会工作面临的现实处境

2007523日,世界人口出现了一个分水岭,世界城市人口达33.39亿人,世界农村人口有33.38亿人,这是世界首次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农村人口,但这33亿农村人口中8亿在中国。同时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有6.6亿,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有6.7亿,这也是中国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①通过上述说明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在与城市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不管在哪个国家,在社会工作发展初期,社会工作者首先帮助的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说最需要帮助的人,如今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虽然已扩大化至社会全体成员,但关键还是服务对象存在需要。而中国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农业大国,这里更是指中国农村人口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这一人群普遍弱势,且其问题多种多样。面对这样的人群及问题,社会工作必须回归其本质,并且应有其该有的社会责任: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以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为己任,在社会关怀的情怀引导下,努力实现社会公正的理想。

目前,农村社会工作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知晓度、认可度不高;农村社会工作可获得的社会资源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村社会工作研究滞后;农村社会工作与农村社会现实脱节等[2]。在西方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先于专业化,西方社会工作的前辈们为社会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的基础,这使得社会工作在西方的知晓度很高,以至于发展为可以和医生或律师相媲美的职业,也使得社会工作在西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使得人们有问题会想到找社工。但中国社会工作的历史是短暂的,而且社会工作在现实社会以及政府的促使下,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可以说是同步进行,故社会工作知晓度低的问题不仅存在于社会,也存在于高校,社会工作的情况尚且如此,农村社会工作的知晓度便可想而知。其次,就有关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而言,通过文献搜索,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关于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较缺乏,并且其中真正触及农村问题关键的更是屈指可数,以此我们也可从某种程度上来判断目前从事农村社会工作的实务很少,至于缺乏这方面研究。对于农村社会工作当前面临的这些处境,我试图从米尔斯所谓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寻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对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产物。社会工作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历史的变化而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3]这包括社会工作的服务手法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的扩大化、服务目标的理性化以及服务范围的全面化等。社会学的想象力在米尔斯看来是一种“心智品质”,而在社会工作领域,笔者将其具体化为社会工作的想象力。米尔斯认为,人们只有将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起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它们(困扰)。而我们在学习农村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想象力要求我们尝试去了解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也就是中国农村发展背后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处境。 (一)具备专业的敏感性

“作为社会事实,人类的心智品质和文化品位也许正在衰退,而许多人沉溺于新巧技术的堆积中”,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太多的人只重视社会工作的技术,或者说将社会工作的实务放在首位,而将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放在次要位置。尤其在农村社会工作中,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理论指导,主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增加经验,凝练出相应的理论。对于农村社会工作者而言,进入农村很容易,但发现农村中的问题很难,尤其是查明问题背后的问题或原因很难。农村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农村中的人更是具有多样性,在农村中,到底什么是农民“真实的需要”,也是需要我们去探求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则要求我们去想象或探究或发掘现象或问题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原因。 (二)具有批判性的思维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对宏大理论、抽象的经验主义、形形色色的实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1e44d3581b6bd97e19ea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