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青春岁月 201511060142 叶容杉 因是家里的幺女,头上还有个大十多岁的哥哥,所以我的父辈自然比同龄人大了一轮,他们的青春岁月也显得更加不同。我的父辈,经历了自然灾害的余波,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也经历了改革开放;见证了中美建交,见证了苏美冷战,也见证了苏联解体……我只是在平时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对他们的青春岁月有个模糊的影像。毕竟,他们的青春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但是从小怀着的对他们过往岁月的好奇使我常常聆听他们的故事,与他们一起再一次回到过去。 与父辈的交谈,让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年少时的事情,也使我有了很多感悟。书写出来,与君分享,望我们年轻的一代多与父母、多与父辈交流,一起缅怀父辈逝去的青春岁月。 父辈正值读书时,为响应当时全国掀起的“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号召,学校里办起了“兔子舍”,每晚放学后留守一人住在教室里看管兔子。学生从家里抱来被子、褥子,把教室几张桌子一并,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床。学校里还办起了沼气池。学生们每天早晨起来,背着筐子围着村子转,给兔子割一些草,为沼气池拣一些牲畜。学习时间也不固定,有时上课学习,有时给大队干农活,赚工分。学习条件也很艰苦,晚自习室点着自制的煤油灯,昏暗的教室,灯光摇曳。被煤油灯的烟熏黑脸和鼻孔是常有的事,有时一不小心还会烧焦头发!当然,教学质量也很一般。当时上初中、高中、大学都是大队、公社推荐。尤其是上大学的时候,几乎全部都是干部子女。也导致了有些学习成绩好而家境贫寒的学生,由于没有关系,无法进行深造。上大学的要求一般是,高中毕业的学生回农村干三年农活,再由大队、公社推荐,就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比较极端的例子是那一时期轰动全国的“张铁生交白卷”事件:手上只要有老茧,就可以上大学。恢复高考后,高考有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如果我没记错)。相对于现在的高考题目,当时的算是很容易的。我父亲家里成分不好,在解放前是地主,高中毕业就下乡了。下乡的人家对父亲很好,和蔼的母亲让尿少丧母的父亲感受到了难违的母爱,因此认作干妈,到如今依然每年去拜访。下乡完后,父亲去读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辛勤工作到现在已三十多年。 而在当时,娱乐活动较少。小孩子一般就是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摸螃蟹。偶尔会放些电影,那应该是全大队、全体社员最欢庆的时候,万人空巷。在村中央竖起两根杆子,挂上块白布,就搭建起了一个临时电影院。那时放映的片子有《地道战》《地雷战》,朝鲜的《卖花姑娘》,反映美越战争的《阿福》,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当时能够背诵大段经典台词的人是很受别人羡慕的。(这些经典电影我也看过一些,尤其对《地道战》中的一个汉奸也是在《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的的扮演者翘起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这一场景印象深刻。)一部电影分好几盘带子,一夜要在几个大队放映。放完一盘带子后,需要把这盘带子送到下个大队,也需要另一个大队送来接下来的带子。由于村子之间相隔的不算近,因此,有时一部电影放大半夜是正常的。有时看完这一部分,需要等半个多小时才能看到下一节。正对大荧幕的人太多,有的人就坐到幕布后面看。虽然影像是反的,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有的人躺着看,由于太困,一觉睡过去,醒过来时,早已“曲终人散”。 那时物资比较匮乏。蔬菜少,一般都是按季节吃菜。冬天就是大白菜、萝卜、土豆。晚春、夏天时好一些,还能挖点野菜,偶尔捉几条鱼、几个螃蟹打打牙祭。有时弄点榆钱就可做顿饭,粮食不够吃时,还吃榆钱叶和地瓜秧。(记得我小时候吃过一次鲜地瓜秧做的菜,味道倒是忘记了,只记得倒不是很难吃。)白面很少吃到,差不多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白面饺子。主食一般是地瓜面的煎饼,地瓜面的窝窝头,必不会少的菜就属咸菜疙瘩了。农村的锅很大,因为当时一个家庭人口多,要做给一大家子人吃。炒菜时放油很少,致使锅经常锈迹斑斑。当然,那时的人也比较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很少听到,也不会见到“将军肚”。物资匮乏时期,国家发行了各种粮票,粮食凭票购买。我小时候在爷爷那里玩时,从旧书里倒是翻出了一些粮票,取走了些,夹在集邮册里,也算是收藏吧。 做衣服用的布得用布票购买。穿的一般都是粗布的衣服。冬天时是粗布棉袄、棉裤,也许保暖吧,但看起来很臃肿。穿有带补丁的的衣服是很正常的,父亲是老幺,一件衣服从老大穿到最小的孩子;出门走亲戚,就向别家借几件补丁少的像样的衣服穿。 那时的民风是很好的,有时谁家的牛棚猪圈坏了,第二天一觉醒来,坏的地方都被人默默修理好了。在集市卖“棒”(一整根的树干,一般建房子用),没卖完,就放在集市上,到下一次集时再去卖,没有人会给搬走。那时的人们精神上差不多达到了“共产主义”。村子之间大都由小河或树林隔着,那时的农村是经常有狼出没的。而现在狼早在农村绝迹了,昔日清澈的小溪大都已经干涸或被污染了。 再多的文字也写不完父辈的青葱岁月,这些稀稀疏疏的词句就像是河岸边的些许淘金,闪耀着光芒,在我眼里,也在父辈心中。他们留给我们的是大好河山的物质基础,更是源远流长的精神食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b01e1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