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中古汉语朗诵版《唐诗三百首》试图还原唐代人读诗 所谓“诗歌之美,在于音韵”,最近,网上流行起了《唐诗三百首》的中古汉语朗诵版,推出该版本的出版商试图呈现出原滋原味的朗诵版唐诗。 然而,该朗诵版一经推出,就广受网友的争议。听过该朗诵版的网友表示,“听起来怎么那么像粤语。”更有网友表示,“叽里呱啦呜里哇啦的,完全听不懂,唐朝人说话真的是这样么?”本报记者危凯 一些方言确实保留了古音 中古汉语朗诵版《唐诗三百首》由电子书出版机构字节社在移动设备上推出,据字节社介绍,该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由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严实根据对韵书《切韵》的考据,以中古汉语(三国至宋朝时期)朗诵而成。 隋文帝年间由陆法言主编的《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卢烈红表示,《切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读书音,之前只是学者因学术需要,为《唐诗三百首》在纸上注音,很少有人特地朗诵出来,从学术上讲,对唐朝时候的音韵还原是有可行性的,但是朗诵出来有多像,就无从知晓了。 针对很多网友认为这中古汉语读出来像粤语的疑问,卢烈红表示,一些方言的确都保留了一定的古音,尤其是粤语和闽南语。 老一辈学者好用古音吟诵诗歌 字节社表示,之所以推出这个中古汉语朗诵版本是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享受唐诗之美。“诗歌之美,在于音韵。在过去,技术限制令我们不能无障碍地接触唐诗这一中华文化瑰宝。” 然而对于其必要性,有网友表示:“古音作为专门的研究以及在特定的专业范围内使用是有价值的,但涉及民众极其没有必要。好比木乃伊摆放在博物馆有展示价值,对考古学家有研究意义,但放到大众家里当摆设就恐怖了。” 然而,事实上,用中古汉语朗诵唐诗并不仅仅只有严实在做,卢烈红表示:“原来老一辈的学者喜欢这么做,当做自己的业余爱好来吟诵,还原其韵味,去更加原滋原味地体会诗 歌的感染力。然而,中古汉语朗诵版是否有必要,那就要打个问号了,民众听听可以,但是去学则很难,中古汉语的音韵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 ◇对话 中古汉语朗诵者严实 语言学家仍需要寻找证据以更接近历史 长江商报:很多网友好奇:为什么中古汉语版《唐诗三百首》听起来像粤语? 严实:因为现代粤语保留了中古汉语的一些特性,最主要的是韵尾(包括-m韵尾以及-p,-t,-k三个入声韵尾)在粤语里基本被完整保留(除“凡、梵、乏、法”等少数字从-m,-p变为-n,-t),因此音节的节律也就近似粤语。 其次,诗和口语不同,诗缺少口语里常见的弱读字,如“的、了、么、子”之类,基本每个字都是重读,这也接近粤语的特征。 长江商报:有网友质疑,“古音作为专门的研究以及在特定的专业范围内使用是有价值的,但涉及民众极其没有必要。”您如何看待,以及您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呢? 严实:其实是唐茶的李如一先生主动来找我联系的。我原先只是随便在网上玩玩,没有出版的计划。 另外,我也想让更多人通过了解古音对自己和他人的方言有更客观的认识。唐茶为这样的科普目的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有声书的互动性比视频更好,能更有效地实现科普的目的,因此我和李如一先生一拍即合。 长江商报:针对这个朗诵版,有专家认为“这种构拟是难以证伪也难以证实的”,您是如何认为的呢? 严实:古音构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科学研究,虽然利用的材料不完全和自然科学相同,但其研究思路和自然科学是一致的。被大量研究结果支持而不能被证伪的,就会逐渐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 诚然,古汉语的语音没有录音资料,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韵书直接考证出古汉语音系确定声、韵、调的类别,需要构拟每类音的音值时,能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然后通过大量现 代方言资料、域外方音和对音资料、古代对具体音的描述,还有人类语音演变的基本规律来支持或反对某一个构拟的音值。 如我在教程的视频里所说,我们不能保证现在的构拟是完全正确的,语言学家们仍需要寻找各种证据来使构拟更加接近历史。但这不能成为全盘否定古音构拟的理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d3e35c3c1ec5da50e270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