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论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301城乡规划吴子衿201302050120 课程报告 地震的基本情况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6] 。但地震不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据地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公里处。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科学家设想将地球岩石图画出来,这样对预测地震有很大帮助。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地震分类/地震编辑 发生位置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2、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震动性质: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3、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形成原因1、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和错动所造成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宁夏所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此种类型。由于构造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破坏重,因此是地震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的重点对象。 破坏程度:1、一般破坏性地震 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2、中等破坏性地震 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3、严重破坏性地震 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4、特大破坏性地震 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构造地震的分类: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双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震群型地震: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地震类型:2、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发生地震数的7%左右。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活火山地区,一般震级不大。3、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矿坑下塌等)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左右,其破坏范围非常有限。4、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震源深度: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也称正常深度地震,占总数的3%。宁夏地震都是浅源地震。2、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6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3、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已记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700公里。 震中距:1、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2、近震 震中距大于100公里、小于1000公里的地震;3、远震 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震级:1、小震 4级以下的地震;2、中强震 5-6级的地震;3、强震 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8级以上的地震又称为特大地震。 典型震害特征:岁 第一个特点就是突发性比较强,猝不及防。地震的第二个特点是破坏性大,成灾广泛。地震的第三个特点社会影响深远。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地震的第四个特点就是防御难度比较大。地震的第五个特点是地震还产生次生灾害。地震的第六个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长。 地震时明确建筑位置,本人位置 地震逃生中,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可以躲避在坚固的家具下面。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地震时不应慌张地向外逃跑。可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如果在户外场合,要保护好头,避开危险之处。如果在街边,应将骑车停靠路边,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务必注意山崩,断崖,海啸。避难是如果徒步,应携带物品在最少的限度内。如果在电影院内,可避开吊灯等,保护好头部。如果地震被埋,要保存体力。 学科相关联: 在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当中,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距应考虑地震影响,当地震发生时,考虑救灾因素。地震可引发火灾,因此,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距不可过窄,如过窄很有可能火势从一栋房屋转移到另外一栋房屋,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并且如果地震造成楼房倒塌,如果间距过窄,会导致一栋楼房倒塌撞到另一栋房屋,导致另一栋房屋也损毁。 规划设计中,应注意设置公共活动空间,当地震灾害放生便于人群避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ef45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