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蒋婷婷 班级:11语教1班 学号:20111203105 《长生殿》与《梧桐雨》的异同 长生殿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李、杨爱情是戏的主线,这条主线又以一组道具——一对金钗、一只钿盒贯穿始终,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属于交代性的第一出《传概》不算,剧本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他们二人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信物,而后经过一番波折,至七夕长生殿盟誓,形成一个高潮;紧接着安史乱起,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惨死,李、杨的爱情转化为悲剧,而作为信物的金钗钿盒成为随葬品;其后再描写他们“那论生和死”(《传概》)的深情,已成蓬莱仙子的杨贵妃拆金钗一股、钿盒一扇托道士转交唐明皇,又坚前盟;最终二人在天宫团圆,金钗再成双、钿盒又重合。对“钗盒情缘”的刻意描写,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在艺术表现上,《长生殿》继承了《梧桐雨》、《浣纱记》等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的手法,特别是上卷以更多的批判态度揭露封建统治者昏庸腐朽和政治上的黑暗,基本上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下卷在对爱情悲剧的处理上,通过一些幻想的形式,歌颂精诚感动天地的爱情,这又吸取了《牡丹亭》的浪漫主义手法,但由于缺乏现实基础,显得虚无飘渺,冗漫弛缓。 《长生殿》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笼罩着全剧的气氛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上卷,一方面通过从《定情》到《密誓》的过程,反映爱情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贿权》到《陷关》反映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场次与场次之间,互相对照,交错发展。下卷里作者抒写了风雨飘摇的局面和生离死别的哀怨,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气氛。 《长生殿》的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例如《弹词》一出中,用北曲〈转调货郎儿〉九支曲子,从金钗钿盒定情弹唱到銮舆西巡,低回深郁,曲曲动人。 《长生殿》也有些无聊的插科打诨。如在《禊游》、《驿备》中对市民的描写有些丑化,甚至在《进果》中对受迫害的人民也使用了庸俗的科诨,这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缺陷。在结构方面,下卷不如上卷那样紧凑,为了求得两卷对称,故意铺张,有些拖沓,如《仙忆》、《驿备》等出就是。 《梧桐雨》是元代杂剧作家白仁甫(白朴)的作品,是历史传说剧的代表,也是使他得享盛名的作品。该剧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此剧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均与<长恨歌>有很大的不同.<长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关系时,有意掩盖了李隆基夺儿媳的丑行.而<捂桐雨>不但一开始就交代了李窿基夺儿媳的过程,而且还暴露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私情.故<梧桐雨>显然不是要歌颂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团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 《梧桐雨》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的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作品更动人之处,还在于剧中处处融进了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仔细分析这两部戏, 关于马嵬事变赐死杨贵妃一段的描写, 白朴与洪升主要在以下四方面不同:首先, 这一段在全剧结构线索中起的作用不一样。白朴是完全按照一部悲剧的要求来写作梧桐雨的, 重点放在唐明皇对失去的爱情的感喟与怀念。其次, 杨贵妃在马嵬事变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一样。梧桐雨?采用的是末本的形式, 杨贵妃没有咏叹宣叙的机会, 仅靠一些较简单的对白吐露心声。再次, 两剧中的唐明皇面对事变的表现也不一样。马嵬事变是李杨爱情的转折点, 这里发生的生死考验检验着李杨对爱情的真诚程度。梧桐雨?里唐明皇发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做的努力已保全不了杨贵妃, 便坦言:不济事了, 六军心变, 寡人自不能保。权衡过江山王业、个人生死之后, 唐明皇背弃了七夕的誓言, 虽然痛煞, 却又说: 卿休怪寡人, 不肯承担绝情和卑伪的责任。长生殿?将唐明皇塑造得更重情义一些, 否则 埋玉后的二十五出便没有了感情基础。第四, 对杨贵妃尸身的处理, 两剧有不同之处。梧桐雨中杨贵妃自缢后, 六军进去检视并马践其尸, 将一个尸首卧黄沙, 最后只剩下汗巾。白朴沿用了宋金杂剧马践杨妃的情节, 原因说得很明白: 禄山反逆, 皆因杨氏兄妹 使六军马践其尸, 方得取信。在白朴笔下, 杨贵妃作为祸首必须受此惩罚, 即使皇帝求情也不能免遭此灾, 可见在白朴心目中杨贵妃罪名之重。而长生殿里的杨贵妃并未被当作亡国祸首。 可见, 虽然梧桐雨与长生殿写的是一回事, 却形似神异。它们各自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意图, 带给读者的是不同的艺术审美, 是中国戏曲史上两位风格迥异的花间美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f3b15e67ec102de3bd89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