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概念隐喻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2-04-19 19:03: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献综述

英语

A Study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演说是西方政论文体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政治家们通常通过演说来表达一定的政治目的,而演说中的政治术语对民众来说是相当抽象、陌生的。为了让民众接受政党的价值观,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演说者必须将抽象的政治概念以一种具体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他们最常用的方式是隐喻。

隐喻经历了从传统观到现代认知观的发展历史。传统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现象。自从1986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于传统的隐喻理论,概念隐喻将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是非主观主义的体验哲学,即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靠的是以前的身体的经验和知识。一般的,人们用自己能感知的、直观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那些无形的、抽象的概念。这样两个概念通过认知相互关联。据Lakoff理论,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源域与目的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一相似性使得人们能以源域的经验来建构目的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

人的思维大部分是隐喻的,这体现在日常的交际、书面文章以及具有政治性目的的演说篇章中。本文用概念隐喻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词,旨在让人们对话语中不同隐喻的功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体裁,总统就职演说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政治家们通常通过演说来表达一定的政治目的,而演说中的政治术语对民众来说是相当抽象、陌生的。为了让民众接受政党的价值观,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演说者必须将抽象的政治概念以一种具体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他们最常用的方式是隐喻。

Jeffery 认为隐喻为政治事件提供解决方案。政治家希望通过隐喻说服民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另外,Stone讲政治问题和故事叙述联系起来。他认为,在政策分析中,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再


现方式。表面上,隐喻只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简单类比。而更确切地说,隐喻通常暗含一个叙述性故事和一个行动方案。Miller 认为,既然政治事件不能被直接感知,那隐喻就必须帮助人们定义相关的问题。

隐喻经历了从传统观到现代认知观的发展历史。传统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现象。其中组要包括三种学说对比说、替代说和相互作用说。

对比说是由古希腊哲学Aristotle提出的,他认为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对比关系。替代说可追溯到罗马修辞学家Quintilina。在他看来,所谓隐喻就是由一个表达式去替代某一个意义相等的,进取其字面意义的表达式。相互作用理论代表人物是Richards。他认为隐喻中有两个要素(本体和喻体),其中一个通过另一个得到理解,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要素的特征被映射到另一个要素上。

自从1986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于传统的隐喻理论,概念隐喻将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认知方式。

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是非主观主义的体验哲学,即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靠的是以前的身体的经验和知识。一般的,人们用自己能感知的、直观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那些无形的、抽象的概念。这样两个概念通过认知相互关联。据Lakoff理论,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源域与目的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一相似性使得人们能以源域的经验来建构目的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

LakoffJohnson发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概念隐喻理论有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内容已经比1980年的时候丰富多了。纵观目前状况,我认为,隐喻研究必须与神经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揭开隐喻性语言的本质。

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

出预测)

人的思维大部分是隐喻的,这体现在日常的交际、书面文章以及具有政治性目的的演说篇章中。在经济危机这特别时刻,奥巴马通过各种隐喻,让美国人民具有危机意识,同时给予他们战胜危机的信心。他在用隐喻赢得本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的同时,也不忘拉拢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稳固好内部的基础上,为自己提供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从而确保美国在经济危机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

本文从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以及本体隐喻这三方面,仔细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词中的概念隐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隐喻的使用可以使话语更容易被人理解。本文试图解析奥巴马如何通过概念隐喻赢得民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概念隐喻在日常的交际、书面文章以及具有政治性目的的演说篇章中的应用。


四、参考文献(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

[1] 陈定安.英语修辞与翻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 王广荪.英汉修辞丛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3] 李玉英,李慧燕.奥巴马就职演说词的修辞解读[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5): P5762 [4]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 刘正光.隐喻映射的本质特征[J].外语学刊,2003,(3):P7273. [7] 杨家勤.奥巴马就职讲辞的符号修辞模式[J].求索,2010,(3):P81-82.

[8] Corbett Edward,P.J.Classical Rhetoric for the Modern Student[M].New 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9] Lakoff, G. and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0] Mio Jeeffry, Albert N. Katz Metaphor: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ublishers. 199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0aef9d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