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

时间:2023-04-03 01:3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可看一下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要重点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2、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

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二、检查预习

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1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 开端 周瑜决定除蔡、张。

46 发展 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 高潮 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 结尾 周瑜中计杀蔡、张。 10 尾声 周瑜闻讯庆计成。



三、研读讨论:

1 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课文的中心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周瑜为什么要除蔡、张二将呢?这与蔡、张二将在曹营中的地位有关。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之举,又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课文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就是为了交待这些连环着的因果关系,使周瑜除蔡、张二人的决心的产生不显得突兀无凭。这也是小说情节处理的合理之处。

2 蒋干自荐去说降周瑜,向曹操夸下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必要成功”。这些

话与故事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 蒋干盲目向曹操夸海口,到东吴却碰了壁。一见面就被周瑜封住了说降的口。大会群英,蒋干又为东吴英雄荟集、“兵精粮足”及周瑜忠于东吴的坚定心志所慑服。蒋干眼看无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心急如焚,与周瑜同榻共寝,可是“如何睡得着”。此时他发现一封蔡、张降吴的密信,真是绝处逢生,正好带回去交差邀功。由于这一心理因素,使蒋干分不清书信的真伪,极易受骗中计。因此,蒋干出发前的夸海口与到东吴后的窃书中计有着必然的演进规律。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合乎逻辑。



3 一封假书信为什么能瞒过蒋干、曹操二人?

蒋干除了由于受急于要捞点情报以便回去交差这一心理因素驱使而使他分不清真假以外,还因为周瑜特意安排了一些迷惑他的细节,被一步步引入圈套。一是周瑜故意合着假书信的内容说梦话,让蒋干相信降书属实;二是安排人在四更时来向周瑜报告“江北有人到此”,还在与周瑜密语时故意漏出一句“急切不得下手”的话,令蒋干对书信之事确信无疑。再说曹操,三江口之战“东吴兵少,反为所败”,他在怪蔡、张二人“不用心”时,已对这两个荆州降将不放心。看到蒋干带回的降书中有“降曹”“迫于势耳”、“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之语,都与蔡、张的身份、练兵的做法相符,遂使曹操也受骗中计。所有这些情节都能前后照应,上下合榫,这是小说情节处理的高明之处。



4 曹操斩杀蔡、张二将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

“细作探知”一节是这则故事的尾声,不仅为了交待周瑜反间计的成功,与开端相呼应,体现了这一反间计对长篇小说后面的情节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

5 小说写周瑜有哪些主要情节?这些情节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

毁书斩使,挫败曹军,暗窥水寨,款待蒋干,施反间计,诱人中计等。

他既有决断大谋略的气魄(经过实地察看之后决定设计先除“深得水军之妙”的两个将领,以削弱曹操的水上战斗力,能抓住主要矛盾,迅速作出决断),又有捕捉小的战机的敏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171a85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