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备课体会 王竹林 (宁夏中卫751700) 摘要:本文论述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找到《群英会蒋干中计》一课“中计”与“三十六计”的榫接,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军事常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小说的鉴赏能力。 《三国演义》继承了《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场面的优秀传统,对战争的描写极为出色。《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优秀片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利用蒋干来访,大会群英,巧施反间计,在饮宴和夜宴的过程中极富戏剧性的细节表演,终于使蒋干中计,曹操上当,蔡瑁、张允两人人头落地。一方用计,一方中计,写得引人入胜,如江河行舟,奇境迭出。笔者在教这篇课文时重点抓住“中计”这一中心事件,并将它和古代的“三十六计”联系起来,使学生提高了对这篇课文的认识深度,领会我国古代军事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气概,达到教授本课的目的。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三十六计”;然后将“三十六计”和课文中的“中计”联系起来,认真对比讨论双方在这场较量中使用了哪些计策;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双方使用的计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下面,谈谈课文中的“中计”与“三十六计”的榫接。可以这样说,《群英会蒋干中计》主要使用的是反间计,反间计虽为败战计,实及本文的主计,而实施这一计策的关键在于寻找一个使计的机会。文中当蒋干来访时,周瑜“笑谓诸将”,这一“笑”突出了周瑜知己知彼,为自己的反间计能够实行而高兴。当欲冲大任,自以为是的蒋干来到周瑜军中被周瑜一语道破他来此的目的时,蒋干又是“愕然”,又是“告退”,蒋干既没有苏秦、张仪的纵横辞令,又缺乏郦生的从容镇定。当周瑜吩咐众官:“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众等勿疑。”又解佩剑交付太史慈说:“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之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周瑜的“声东击西”之计,将蒋干说降的一番辛勤劳顿化作一片过眼云烟。无怪蒋干“惊愕”,“不敢多言”。饮至半酣,周瑜又是以熊虎之士相示,又是以“粮草堆积如山”相夸,再以自己今日的成就炫耀,然后说:“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周瑜用这一番言词来表示自己和曹操血战到底的决心,并以自己“遇知己之主,外托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嗯,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来说明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和曹操在汉军的地位不相上下,何降之有。这里周瑜使用“釜底抽薪”之计,更使蒋干觉得说降无望。宴会结束时周瑜舞剑作歌,醉歌狂吟,宴后佯作大醉,呕吐狼藉。周瑜实际上没有醉,而蒋干此时已“醉”,这一“假痴不癫”,梦中喊:“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蒋干自以为周瑜酒后吐真言,没想到自己又着了周瑜的道儿。将近四更时有人入帐,呼唤周瑜,周瑜何尝睡着,却假作“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又是懊悔“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这句话别有深意。其实周瑜彻夜未眠,蒋干更是通宵达旦,当周瑜喊“子翼”时,蒋干假装睡着,却在帐内侧耳倾听,又中了周瑜的“无中生有”之计。五更以后,蒋干不辞而别(他哪里敢告别)。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干脆一走了之。回到曹操军营,蒋干拿出书信,将周瑜军营中发生的事一一说与曹操,曹操果然中了周瑜“借刀杀人”、“釜底抽薪”之计,正因为曹操杀了蔡张两人才在赤壁之战中失去了主动权,导致赤壁之战的失败。 纵观全文,《群英会蒋干中计》使用了胜战计:“声东击西”、“借刀杀人”;攻战计:“打草惊蛇”;并战计:“假痴不癫”;敌战计:“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无中生有”;混战计: “釜底抽薪”;败战计:“走为上计”。这些都是以“反间计”为主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中国的兵法在世界军事史上独树一帜。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五册选入《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了解一些古代战争的军事常识,加深对“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三国演义》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文言小说的鉴赏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85631cff00bed5b9f31d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