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牯牛 作者:王业芬 来源:《安徽文学》2011年第10期 农村有句话叫:“家有大牯牛,吃穿不发愁”。在农业机械化还是美好愿望的年代,大牯牛是农田里的好把式,农民家里的台柱子。 我家就有头大牯牛,从小就被骟过了,没有骚牯牛的暴躁与蛮横,性格温顺,吃苦耐劳,善解人意,堪称牯牛中之君子。它的温顺十分为我父母所欣赏。以至于他们放心让我去放牧它。那时,我大概八九岁吧,竟也敢骑着它去放牧。虽然我十分矮小,但大牯牛很配合,只要我两只手往它的角上一抓,它就心领神会地低下头,脖子伸得老长,方便我轻松地翻上它的脖颈,爬到它的背上。坐在宽阔的牛背上,牵着牛绳,听着牛蹄敲击地面的声音,感受着牛背轻柔而有节律地晃动,眼前绿野如织,脚下渠水淙淙,仿佛间自己变成了一个婴儿,正躺在摇篮里,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润泽。 放牛也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在大家都去的地方,牛只能啃点草皮子,所以我喜欢把牛拉到“牛迹罕至”,但草肥水美的地方。笔陡的塘埂下面或两块田埂间的小径都是放牧的好去处。这些地方草长得又多又嫩,只是牛走起来难度较大。两块田埂间的小径对牛的考验更大,不仅路窄,而且要抵御来自两边稻田的巨大诱惑。实在是难为它了。你想啊,碧绿的稻棵和草紧挨着,只能吃草,不能吃稻子,这多难!牛虽通人性,但毕竟是畜牲,终究是经不住诱惑的,有时候吃着吃着,舌头就卷到稻棵上了。每当这个时候,大牯牛就会偷偷瞟我一眼,如果我假装没发现,它就会伺机再偷吃。如果我断喝一声它就会乖许多。但时间一长,大牯牛胆子渐渐大起来了,呵斥已被它当成了“耳旁风”。在绿油油、粗壮壮的稻棵的强大吸引力下,大牯牛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我的忍耐极限。我火了,收短牛绳,紧拉至身边,用手中的放牛棍左右开弓抽打它的嘴巴,嘴里还愤怒地吼着:“我看你还偷吃!我看你还偷吃!”大牯牛左右摆动着头躲避,但我把绳子拉得太紧,它躲不了(其实大牯牛是能躲掉的,只是它很温顺没有顶撞我)。就这样,一顿“杀威棒”之后,大牯牛果然学好了,不再偷吃稻稞。以后几天我都很有成就感地放松牛绳,远远地牵着,嘴里哼着爷爷教我的《小二郎》。可是好景不长,几天松日子一过,大牯牛又明知故犯了。那天早晨我正唱着歌,不经意地一回头,发现这家伙嘴里正嚼着一根稻棵,虽裹在草中间,却清晰可辨。而大牯牛居然很淡定,好似什么也没发生。我心中的怒火像生了翅膀,腾腾腾就冲上了头顶。我抡起棍子,不由分说就抽起了牛的耳瓜子。忽然,我发现大牯牛的眼角有亮晶晶的东西滚出来,我愣住了,举棍子的手僵在了半空中。这个庞然大物竟然被我这个黄毛小丫头给打哭了!?惊讶,难过,更是震撼!我暗下决心:从此不再打牛。后来,经过调查,我发现大牯牛被我冤枉了,它不是存心要偷吃,而是草长到稻棵里,吃草时不小心吃到了稻子。它虽不会说话,但也是有情感的。对此,我一直心怀愧疚,面前时常浮现出大牯牛泪眼汪汪的样子。 如果要是评比,我家的大牯牛肯定是个勤劳、善良、懂事的“牛模范”。父亲非常喜欢这头牛,说它聪明又听话,耕田耙地,总是能根据指挥做得百分百标准,一次就成功,省时又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73edc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