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同题仙游观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2-11-17 12:10: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诗三百首】同题仙游观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将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找寻方外回去,人间亦自建丹丘。 译文

在仙台上刚看见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遇重泉。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回应结石影落水底,大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赏析

这首诗的写法十分平实,不过是老老实实地纪写游程见闻和内心观感,以真切平和取胜,不以奇崛跌宕争强。

首联写的就是初涉仙游谷门之所见到,即为从山上俯瞰道观,为银穗草建筑的雄伟而惊叹;同时也附带写下心中的双全,这不仅因所见景物雄伟,犹如天上的仙宫,更因为天色阳光明媚,刚刚消歇的阵雨将景物冲洗得洁净独特。这联及诗句,不但写下深刻的观感,还为下文做出较好的铺垫。首句中的“初”字,《 全唐诗

》版作“下”字,则俯瞰的意思更为独特。

颔联也是写仙游观的外景,但不是俯视,而是远望,点明此刻是秋天的傍晚,并自然引发怀古的幽情。“秦树”与“汉宫”都不是实景,而是借指,不过是描写平常的古树、平常的砧声而已。但以“秦”、“汉”二字作修饰限定,也不是毫无寓意,乃是为了渲染古朴气氛,增加历史色彩。有了这样的修饰限定,使得时间张力大大扩展,将读者引入漫远的时间长河,超脱了短暂的人生岁月,与寻访长生不老的仙家主旨暗中契合,特别适宜观赏道观的题材要求。将大树与砧声对举,是描写秋景的惯用意象,同样收入《 唐诗三百首


》的李颀所作七律《送魏万之京》就有一联云:“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可与此联参看。

颈联及诗意一转回,正再分“起承转合”的构想建议。从景物说道,由观外转至观内,写下的就是仙游银穗草所见到景象;从寓意说道,由叙述见闻转至诉说观感,写下的就是赏花观景时内心的体验。景物就是结石和细草、空坛和小洞,认知就是一落下、一生,以及一动、一幽。此联及意指稠密斑驳的树影遮盖着大殿的祭坛,四下里一派喧闹;粗大触感的小草丛生在山脚的洞口,更变得苍凉寂寥。在景物描绘中,透漏出来抒情主人公对降生生活的悠然向往。

尾联收结全诗,从构思上说,正符合“合”的要求。此联暗用《楚辞?远游》的典故,称赞这里就是神仙可居的清幽之所,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此地名称“仙游”,这一结语显得特别契合题意。

作者看见仙游观,正是宿雨初交、风物重泉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伯德角相连,伯牙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步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四海的树影,道坛上涌泉宁静,细草生香,洞府苍凉。整张诗,存有远景,存有近景,着力刻画的就是道观清幽的景物。全诗就这样情景交融地纪写下了赏花仙游观的见闻,以及作者本人对此地景物的赞许游走。借助白描和层次分明,就是这首诗的基本特点。其读法朴实规范,但又笔势有效率,例如视角的转换,就在元显恭正中有所婉曲。诗作的另一特点就是所用语汇完全符合所咏对象,十分通畅。 作者简介

韩?(hóng)(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就是“小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托福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专门从事,后随其侯希逸回去朝,寓居长安十年。建平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器重,因而被拔擢为中书舍人。韩?诗笔法小巧,写景精致,在当时传颂很广。诗多写下送行酬唱题材,例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钟炳昌其诗三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b61847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