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日“以德报怨”真相 中美关系恶化,国民政府决定对日“以德报怨”,借日本牵制美国 众所周知,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实行“以德报怨”政策,轻判日本战犯、放弃战争赔款。在常见的分析中,国民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一政策,乃是为换取日军在投降过程中与国军合作。事实上,其真正原因,远比表面看到的更为复杂,譬如战时中美关系恶化,即是导致蒋介石对日宽大的一个主因。 中国在1943年11月,获邀参加开罗会议,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蒋介石日记称,开罗会议的结果“出于预期之上”;其公告的发表,乃“国家百年来外交上最大之成功,又为胜利重要之保障”。蒋介石对罗斯福更是赞誉有加,称其“确有协助我中国造成独立与平等地位之诚意也。”在中美关系至为融洽的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在开罗会议上提出要实行“严厉的对日赔偿政策”。 但开罗会议后不久,就发生了美国压迫蒋介石交出军事指挥权的事件。蒋介石对此极为愤怒,日记中称,“敌军之深入不足为虑,而盟军友邦之压迫,其难熬实难名状。受美国如此之威胁,实为梦想所不及,而美国帝国主义之凶横竟有如此之甚者,更为意料所不及”,以至发出“今日之患不在倭寇,而在盟邦矣”的慨叹。 基于此,国民政府在1944年,即制定了对日“以德报怨”的外交政策,以图在战后借日本牵制美国。当时国府对这一对日政策的解释是,“日本为美国控制并非我国之福,削弱而独立的日本对于我国,相当于荷比,甚至法国之对于英国,有缓冲美国对我经济及政治压力之作用。因此,对日和约适可而止,使其对我侮、愧、感、敬。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既足以表示我传统的泱泱大国之风,且能获得世界文化上精神上之领导权,以与美国之经济领导权相对抗。” 蒋介石夫妇与史迪威合影。美国政府一度压迫蒋介石,让他将军事指挥权交予史迪威 为使日本在战后成为中国可信赖的盟友,蒋介石反对过分削弱日本 1945年2月,美、英又与苏联签订了出卖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密约”。消息传来,原想赴美参加罗斯福葬礼的蒋介石,随即打消了念头。美国的背信,使蒋介石大受打击。他由此进一步意识到,拉拢日本,使之在战后成为中国用以牵制美国的力量,至为重要。 在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同时,蒋介石命潜伏上海的特工袁良,带口信给冈村宁次:“(一)中国与美国不可分离,但我(蒋介石)认为中日合作对大东亚至关重要。(二)因此拟于适当时机为日本讲话。拯救日本非我莫属,然日本人误解我的本意,实为憾事。(三)望互相尽力克制。”冈村宁次当时即相信“此一口信相当可靠”,但是当时他“对开罗会议的决定毫无所知,加之长期身居战地,对正在衰落的国内情况亦不清楚,因而以蒋介石出言狂妄,竟未予理睬。”直到日本战败,冈村才知道蒋“所讲确是真心话”。 因此,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中,先引“基督宝训上所说的„待人如己‟与„要爱敌人‟两句话”,又说“同胞们必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表示“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我们只有对他们为他的纳粹军阀所愚弄所驱迫而表示怜悯,使他们能自拔于错误与罪恶”。国民政府“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由此确立。 除美国因素外,防范“赤化”也是蒋介石反对过度削弱日本的关键原因。在蒋介石看来,“如果日本贫弱,共产主义猖獗,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苏联侵略日本的可能性极高。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发生地崩现象,亚洲就会成为社会主义”。因此蒋介石希望保存日本实力,使其成为亚洲的“反共盟友”。 蒋介石对日宽容,也有一部分个人原因。如《蒋总统秘录》一书所说,日本是蒋介石的“所谓第二故乡,实在并非过甚其辞。在中华民国建国之初,我们从日本的„明治维新精神‟„武士道‟„大和魂‟的哲学实在学到了不少。故当日本投降时,蒋总统特别强调„以德报怨‟,也是基于这些历史的缘故。” 综上可见,对日“以德报怨”不是国民政府的临时决策,而是基于美国压迫与苏联威胁,在抗战后期预定的外交政策,目的是在战后拉拢日本成为可信赖的盟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0d4fea51e79b89680226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