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赏析 1、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象征,婉曲抒怀。 这首诗的颌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两句历来脸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诗人将人们熟知的形象——春蚕、蜡矩加以精心提炼,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用春蚕之死,比一对恋人的相思,绵绵不断的蚕丝正是诗人情思的象征;而燃烧中滴下的蜡泪象征着诗人忠于爱情的泪水。比喻贴切、形象,两句合起来构成深遂的意境,内涵十分丰富 2.回环深转的抒情旋律。 《无题》首联两句开篇不凡,别开新意。一般都认为分别容易相见难,而这首诗开头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见对所思念对象非同一般的情感。接着“东风无力百花残”以写景作衬托,使别恨更增。颌联转换角度,从实写转入曲笔,用“春蚕到死”,蜡炬成灰”作比,婉转含蓄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而颈联又一变,将笔锋转向对方,设想对方从早到晚都在思恋自己,并越来越孤独憔粹。这里虽然是在想象对方思念自己,其实是更深一层地写自己的思念。尾联又由痛苦转入希望,作者借用神话表达自己仍然存在希望的光环,避免陷入绝望的深渊。全诗回环往复,层层转换角度,加深了情感的浓度。 3.精当、工稳的对偶艺术。 七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包括词性相对、平仄相对。李商隐的七律诗不但内容深沉,语言典雅,而且对偶极见功力。 矩”,“丝”对“,名词对名词,尽”对“干”,动词对动词。腹联中晓”对“夜”,“云鬓改”对“月光寒”,对得精当、工整。这两联中不但实词对得工,虚词如“方”对始”,但”对应”也很自然、精巧,相当准确地传达出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增强了语言的形式美。 2练习 1.诗的开头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首联写相思别离之情,两个“难”字各有侧重,相见不易,故惟恐离别相会是暂短的,故行将离别时就更难舍难分了。所以,这对恋人相见时就意味着离别。前一个“难”字是客观阻隔之难;后一个“难”字是感情上的别离之难。诗人连用两个“难”字,暗示出他曾经历过的不寻常的爱情波折,含蓄地吐露了他对外来阻力的不满。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被后人誉为爱情诗章的千古绝唱。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1)巧用比喻,用春蚕比喻对恋人的思恋,用蜡炬比喻离别后的沉痛。婉转含蓄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 (2)对偶精当,“蚕”对蜡矩”,“丝”对“泪”,名词对名词,“尽”对“干”,动词对动词。 (3)谐音双关,“丝”有双关意,谐音相思的“思”;“泪”明是蜡油,暗指情人泪。诗人表白相思之情,如春蚕吐丝绵绵不尽,爱情之深,如蜡矩燃尽奉献一切,诗人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 (4)看似重叠,实则各有侧重之点:上句情在缠绵,下句语归沉痛,合则两美,不觉其複,恳恻精诚,生死以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112cb9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