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类培养目标

时间:2022-05-01 20:2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类)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应能够成长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在专业实践方面,能够承担教学与培训设计,资源开发、环境建设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并能通过不断学习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胜任新的要求。在促进学科发展方面,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与教育界同行进行有效交流,共同推动技术影响下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考虑,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企业培训设计师、教育网络管理工程师、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者、教育影视与多媒体创作人员、教育软件开发人员等。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 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生可在3-6 年内完成学业,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学位。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将专业培养规格定位于研究型或应用型。研究型培养计划的学时分配,应适当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倾斜,实践教育环节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培养计划的学时分配,应适当向传授专门应用技术的专业课倾斜,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各办学单位要根据本专业特色、师资等实际情况选择类型。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素质要求

在宏观上来看,合格的理科本科专业人才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敬业爱岗,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3)专业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科学素养。 4)身心素质:包括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结合教育技术具体人才需求及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目标,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素质可以具体描述为:



具有健康人格和完美个性的人; 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人;

对一线实践需求有一定了解的人;

拥有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特定项目经验的人; 具有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的人。


2.能力要求

从一般社会人才需求角度来看,本科生的能力包括:



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技研究能力; 从本科人才培养过程及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本科教学过程更应强调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具体包括:

专业能力:整合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反思与创新能力; 社会能力:组织、交往与协作能力。

结合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对全国近二、三年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跟踪、工作性质调查及教育技术新的生长点的分析,从职业定位出发,教育技术学专业能力由四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的能力模块构成:

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教学与培训能力); 数字教育媒体(影视与多媒体创作能力); 教育软件工程(教育软件开发能力);

数字化教育环境(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能力)。



3.知识要求

从社会生存与适应来看,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

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包括:根据专业确定的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



知识领域是培养本科生对应能力的依托和载体,是能力体系的直接映射和细化。两者存在多对多的映射关系,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不同能力模块与不同知识领域之间。整体而言,知识领域所包含的都是静态的知识模块和知识单元,而能力体系强调的是知识的应用能力,两者合一体现了本规范知行并举的学科教学建设指导思路。

请同学们阅读上述专业培养方案,回想本学期学过的《现代教学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课程内容,结合个人在本专业方向上的特长,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可用电子档下周一上课时间当场完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1a79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