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望文生义

时间:2023-02-26 08:03: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容易误用成语



一、词语:

高山仰止: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 曾几何时:指过去没有多久。不能理解为“不知什么时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性”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差强人意:指勉强能使人满意。不能理解为“太差劲”

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在心”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具体而微: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后很可怜”

久假不归:指长期节育借用而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休假在外不回家”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区别“不负众望”

形影相吊:形容孤单,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同情者。不能理解为“彼此关系好,常相伴(形影不离)

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不能理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振聋发聩:比喻用文学语言唤醒糊涂的人。不能理解为“声音很大(震耳欲聋)曾几何时:指过去没有多久。不能理解为“不知什么时候” 二、举例: 弹冠相庆

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句中只理解为“因高


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不刊之论

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削。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文不加点

例: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

点:涂改。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差强人意

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空穴来风

例: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收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

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 不足为训

例: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训:准则。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始作俑者

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上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显然是不当的。 首当其冲

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而上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首先、第一个”,因此,运用是不当的。 无所不为

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可该词常被人理解为褒义词,意思是“什么都敢做”,上句即是如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90679e9b89680203d8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