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中女性意识的反向思考

时间:2022-03-28 23:41: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舒婷《致橡树》中女性意识的反向思考

作者:万超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7

内容摘要:舒婷在《致橡树》中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女性意识开启了女性启蒙的先河,使《致橡树》成为女性追求独立的代言书。但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舒婷忽略了每个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意愿问题,即并非所有女性都想成为那一株让人敬仰的木棉,指出真正的女性解放是能让每个女性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潇洒生活。 关键词:《致橡树》 女性主义 后女性主义

舒婷的《致橡树》影响深远,作为高中教材更是广为流传,对这篇名作的解读也经历了许多阶段。最初是被认为歌颂了一种坚贞的爱情;然后又有人致力于解读诗人在诗作中所表达出来的爱情观,即是强调男女双方应该互相平等,互为依靠并且同甘共苦的一种独立人格;随后一些评论家认为这些解读都太流于表面,过于肤浅,再加之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扩大,将舒婷的《致橡树》与女性批评相关联成为研究中心,大家开始探索《致橡树》中的女性意识,认为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启发了人类对女性地位的重新命名和思考,指出作者通过其诗是要传达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这些体现了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这也就是女性意识的集中体现。

究竟哪一种解读才是作者舒婷的本意呢?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从她的诗作分析和一些访谈中得到了结论。

首先是从诗作分析来看,她的一首诗《女朋友的双人房》中,诗人借意识流作家沃尔夫止口发出了女性期盼独立的呼声,而这些恰好也正是舒婷的心声,即女性最起码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和独立的私人空间。由此可见舒婷深受西方女权主义影响,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思潮,即是用女性意识来关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颠覆,消解,对抗和解构是女权主义者通常使用的手法,力求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两性平等和谐自由的新的文化范式。其先驱人物是英国作家伍尔夫和法国作家波伏娃。女权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实行女性对男性的超越,对现有压迫女性的男性话语进行颠覆,在舒婷的《神女峰》和《女祠》中,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上述的主题,舒婷鼓励女性大胆背叛传统,同时也反对被男性强行供奉在神女峰女祠,因为这样的供奉是需要沉重的代价的——失去自我。

其次是从对舒婷的访谈记录中来看,舒婷曾经回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在19773月,舒婷陪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爱情题材不仅是其矫老师诗歌作品的瑰宝,也是他生活中的一笔重彩,对此,他襟怀坦白从不违言。那天他感叹道: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有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舒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期望。舒婷说自己当年年轻气盛,于是和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a819b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