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人笔记真精彩

时间:2023-03-05 02:38: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人笔记真精彩

我们之所以能读到这些精妙绝伦的古文,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古人有记录奇闻逸事的习惯。这些奇闻逸事相当于我们所记的日记。它们的真实性、趣味性、史料性俱佳,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像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就是大量收集苏东坡相关的笔记而写成的。我们今天去读这些笔记,就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据研究,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这种文体,它的渊源还可以远溯到东汉时期。到了唐代,笔记文体已经相当普遍了,到了宋代,它又有了新的发展。直接用“笔记”两个字作书名的,最早就是北宋宋祁的《笔记》3卷。

在宋代的笔记中,史料笔记这一类最为发达。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大多用“亲历”“亲见”和“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因此内容较为切实,是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渑水燕谈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的作者王辟之,字圣涂,北宋临淄人。

《渑水燕谈录》共分知人、奇节、忠孝、才识等十七类,共记录了360多个故事和片段。其中欧阳修不喜欢佛教的故事很有趣:

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小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排浮屠,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家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

文章篇幅短小,叙述简洁清楚,行文却起伏有致,把欧阳修正直、幽默的性格充分展现了出来。他不喜欢佛教,却给小儿子起的小名就叫“和尚”,这当然给别人留下把柄。当别人问他这样起小名的原因时,他却笑着说,这就是鄙贱它的办法呀,好比人家把孩子叫“牛”“驴”一个样。看,读这样的笔记自然会轻松一笑,是不是也有观看小品工相声的感觉呢?

另一篇文章稍长一些,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文章中的主人公叫于令仪,教育人的办法很独到。有一天,邻家的小孩到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没有送给官府,而是问他偷东西的原因。得知是因为贫困而不得已后,便问他的愿望是什么。这个小偷也很实在,说只要“得到十贯钱穿衣吃饭就行了”。于是,于令仪便满足了他的要求。小偷已经离开了,于令仪却又叫住了他。这时,小偷很害怕。原来,于令仪是怕他夜里拿着这么多钱被别人追问,但安排他明天再走。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乡亲们也称于令仪是好人。

此外,南宋洪迈著的《容斋随笔》也是很有价值的笔记。这本书共74卷,1220则,写作时间近40年,是作者多年来博览群书以及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用心去读一读。至于其他的笔记,还有相当精彩的,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方西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90a818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