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写作素材

时间:2022-08-01 23:33: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太空授课写作素材



太空授课写作素材

“太空一课”是一堂全民公开课“太空课”激发更多人对航天、科学的兴趣;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均应想方设法呵护每一个孩子心中的科学梦、太空梦。“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昨天上午,当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从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外太空传来音画时,相信很多孩子对这节课都充满了兴趣。王亚平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太空教师”。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是美国宇航员、出身中学教师的女性芭芭拉·摩根。20XX814日,摩根终于圆了自己的“太空授课”梦。那一刻,曾经让全世界热爱科学的人目不转睛。昨天,这堂太空课不只是属于学生的,也堪称一堂“全民公开课”。王亚平以及另外两名宇航员的“太空一课”,通过电视和络平台的广泛传播,也吸引了很多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关注。这在络上,也是昨天最热门的话题。这样一堂课让很多人直观体验了太空的魅力,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星空和大地、航天和民众,距离并不遥远。多年以来,尽管中国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在外太空探索、深海探测等方面,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毋庸讳言,在很多民众眼中,这些高科技的研究远离自己的生活,对之不感兴趣,甚至不理解国家如此投入的意义。 zhlzw 与此相关联的,是国民科学素养状况的不容乐观。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20XX年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这样的数据令人汗颜。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显然离不开民众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的魅力感染更多的孩子、触动更多的成人,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教育也要用好“太空一课”这种“特效药”。相信昨天“太空一课”展现出的神奇,会在很多孩子心中种下太空梦、科技梦的幼芽,如遇到合适的契机,定会有喜人的收获。当然,昨天也有很多人想到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担心那些孩子们可能没有条件上这样一节特殊的“太空课”。即便上了,也可能受制于贫穷、师资力量薄弱,而难以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所以,这样的一堂“全民公开课”的社会学意义,还有另外的价值指向--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均应想方设法呵护每一个孩子心中的科学梦、太空梦。这既需要继续实现教育公平和机


会均等,也需要大家负起更多的责任。“太空一课”已经结束。如王亚平所言,“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更多人找到、坚持一个科学探索的梦想,而社会与政府又为实现这些梦想提供支持和保障,那么,无论是在遥远的天空还是脚下的大地,我们都能创造和收获更多的美好与幸福。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实现,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继美国20XX年太空授课之后,中国成为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40分钟的授课时间里,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个基础物理实验,令许多听课的孩子大呼过瘾。太空授课刷新了科普教育物理教学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这种基于太空探索实践之上的远程教学,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卫星直播、育部站回放,或是以课件形式供反复教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举国学生共享,是民生改善的一种形式。事实上,探索太空给予人类的回报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用的GPS定位系统、太阳能屋顶,吃的方便面、蔬菜包,穿的运动鞋等,都是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实践中发明或研制出来的。因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们研发出救灾和气象监测卫星技术,获得了更加优质的作物品种,发明燃料电池获得了清洁高效的能源,通过卫星传输进行移动通话告别了“通讯基本靠吼”的闭塞……太空探索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资源、航空技术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社会民生的高度会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发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实现,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正如专家所言,进入21世纪后人类发展的资源有限性不断凸显,如果仅仅停留在目前的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上,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堪虞,而“突破这个极限的关键领域就是太空”。太空写着民族的未来,太空探索既是着眼于当下,更是投资于未来,既为当世之幸福,亦为后世之发展。今天,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宇宙。中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航空航天技术强国,既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为民生改善提供了更大动力。眼下,中国与掌握最顶尖技术的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还需加大。中国


人敢于“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必将不断增进国民福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b00415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