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关于月亮的圆缺的一般规律的观察资料的初中生作文 从小就有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几,又长两只角。 这是小时候爸爸教我说的一个谜语,谜底儿是月亮。记得爸爸当时是这样解释的:“农历每月上旬,月亮一出来就是长 着两只犄角的月牙儿;十五前后,月亮就圆了,犄角也就没 有了;到了二十日以后,月亮就又长成了月牙儿了,也就是又 出了两只犄角。” 为了验证爸爸的话是否正确,后来,我就开始留心观察 了。我把每天观察的结果记在日历本上,日积月累,成了一份 翔实的月相资料,从中,我找出了月亮圆缺的一般规律。 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后, 一弯弧形新月就开始在西天边出现了,那新月活像是飞蛾的 眉,所以人称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黄的光线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它在天边逗留不到一个小时就渐渐消失了。如果是小月,那就得等到初三晩上,才能看到那纤细的娥眉新月升 落。农谚说的“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就是讲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现的时间。 从蛾眉月出现头一天算起,每过一天,月亮升起的高度大约增加15度,而它落下的时间也就随之推迟一个小时左右。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时月亮就会升高到中天,落下的时间也就推迟到深夜零点左右了。就是说,这时候仅前半夜有月光,后半夜就是月黑天了。农谚说的“初八、初九照半夜”就是 这个意思。这时月亮活像一张弓,因此人称上弦。这张弓一天 天拉满,就叫凸月了。凸月到毎月十五就变成了满月。初八、 初九以后,月亮升起的髙度在向东天边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 仍是15度左右,月落的时间也继续向后半夜推迟。到农历每月 十五,月亮降低到从东方天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两天你会看到;太阳还未落下,东方的圆月已经显现了, 所以农谚又说“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这其间,通夜都会有月光朗照。第二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了,西天边还挂着一个银盘似的圆月。“月亮、太阳两头露”也有这个含义。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这句农谚是说,过了十五、十六, 到了十七、十八以后,天黑时就不见月亮了。月亮到什么时候 才出来呢?农谚说:“二十整整,月出一更。”十五日以后,毎推 进一天,月亮就晚出来大约一小时,到每月的二十日,月亮要 等晚上一更天才能出来(古时没有钟表,把一夜分为五更,一 更天大约是晚上八九点)每月下旬,月亮出来的时间越来越 晚,以至前半夜不见月亮,只有后半夜才能见到月光。至二十 三日那天,月亮到天亮时才能升到中天。因此又有“二十二三, 天亮月正南”的农谚。这时的月亮又像一张弓了,因为正是下旬,所以人称下弦。十五以后的月亮由圆到缺,人们又称它为 残月。 农历二十三,天亮月正南。那就是说,深夜零点左右月亮才从东方升起。以后几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升起的时间由半夜向黎明推迟,到月底二十八九左右,月亮黎明前出来照一会儿,“二十八九,月亮黎明露个头儿”这句农谚就是形象的描述。 下旬残月的明亮部分逐渐缩小,又变成了蛾眉月。月底二 十九以后,整夜都不见月亮了,直到下月初一,这几天,通夜都 是月黑天。月亮藏到哪儿去了呢?仍然围绕地球一刻不停地 运行,不过它是在伴着太阳面向我们,只是阳光太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0e44c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