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小品《扶不扶》的幽默效果分析

时间:2023-04-02 11:2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概念隐喻视角下小品《扶不扶》的幽默效果分析

隐喻是一种基于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其核心就是通过寓意来表达主题。在文学术中,隐喻常被用于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或主题,同时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小品《扶不扶》就是一个基于概念隐喻的作品,通过揭示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扶贫帮困问题的态度和想法,刻画出一幅反映社会现实的图画,展现出深刻的幽默效果。 首先,《扶不扶》在幽默效果的建构上,采用了概念隐喻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概念的反转,进行普遍性和具体性的对比,从而呈现出具有反讽意义的幽默。在这个小品中,聚焦在一个乞丐和一位“地主阔太太”之间的小故事,通过让地主太太假装施舍,挑衅乞丐拒绝施舍的情节,展示出一种关于贫困和慈善的幽默诙谐。其基本用意就是通过讽刺和反讽,来调侃那些表面上合法、高尚的行为,暴露出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无知和虚伪。因此,这种概念隐喻在幽默效果上的实现,不仅仅是讽刺的效果,而且还注重了对抗的呈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即使面对诱惑,仍旧保持真实和正义的故事。

其次,《扶不扶》还巧妙地利用了角色性格和对白语言的选择,来创造出幽默效果。比如,在这个小品中,乞丐的形象被烘托得十分逗趣,他对地主阔太太恭维奉承的语言,让原本严肃的话题变得诙谐有趣。同时,地主婆的揶揄和挑衅也不失搞笑,让观众更容易进入到剧情的情感体验之中。因此,这种人物性格和对白语言的巧妙运用,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幅有趣的画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使他们在感受了幽默的同时,还能深刻理解小品所表达的含义。

最后,反讽刻画和概念隐喻在小品《扶不扶》中的巧妙运用,也体现出剧作家的高超技艺。在概念隐喻的实现上,小品达到了一种新颖、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效果;在人物性格和角色对话的运用上,小品成功地呈现出一个接地气、生动有趣的画面。在不失幽默性的同时,还深刻呈现出了社会现实中关于扶贫帮困问题的深层思考。可以说,这种幽默风格不仅体现出了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扶不扶》中的幽默效果是建立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性格、对白语言的巧妙运用,以及反讽的形式和手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扶贫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呈现。它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表演作品,还是一份深入思考和探讨的文章。在当代社会,它带给了人们有趣、富有思考,更是引导我们反思社会现实中的需求和诉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18e944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