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高考抓住“主旋律”,迎接“变量”观 2019.05 一、“回教材” 这是课本常量的的巩固和提高。高考的题目不会重复,但高考的思路肯定会重复!高考的一半知识点考察的都是课本常量和主干知识点,且常按照通史的模式考察。其中选择题知识点和思路基本固定: 先秦【24】; 汉唐宋明清【25;26;27】; 列强侵华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28;29;30(由抗日战争转向解放战争)】; 新中国经济建设【31(除17年考察改革开放后其余都是49-65年之间的经济建设)】;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32】; 近代西方【33或34(17年后由资产阶级代议制转向近代经济尤其是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苏联经济建设或罗斯福新政【34(16、18年没有考察)】; 区域化和全球化【35(其中多从新兴经济体角度考察】。 所以选择题出题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厚古薄今,厚中薄外(中国史能约占2/3【前8道选择题雷打不动,古代史中尤以汉朝、唐朝、宋朝、明朝考查最频繁)】 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大的阶段特征对比,与时代旋律联系密切(如16年的人口问题;17年的民族主义;18年的基层自治)。所以,按照通史模块重新梳理基础知识仍然非常重要。 二、“变量观” 一些新型的高考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成为这三年高考中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下面是容易被“常量”思维忽略的”非课本常量“知识点: 1.“抑商“政策发端于战国时期,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为了富国强兵多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2.封建政府基本都执行严格的 “抑商“政策,但中唐以来,有了某种松动,主要表现为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 3.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受到挑战,但仍然是正统思想和主流思想。 4.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清之际提出的,但它却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5.在甲午战后失败后,洋务企业仍在发展;洋务运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6.明代内阁不能从制度上约束君权,但是在具体事务可以起到约束作用。 7.古代史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基本不再考察,一般是作为干扰项出现。 总之,高考命题人在强调学习历史一定要注重”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三、“主旋律” 高考选择题的许多正确选项,集中体现了“以古鉴今”“学史明智”的功能设计。如:“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近代海权意识增强”“激发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探索民族复兴的新道路”“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 ”“具有理智的思考和注重实际效果”等等。大家只要看到这类选项设计,再结合材料基本都是正确选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48aeb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