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音乐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民族众生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里,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这些经过历史的洗礼沉淀下来的都是我们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继续传承。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明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必要把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这一课题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本地民间文化“葛沽花会”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民间文化多种多样。葛沽花会是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天津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一块民间民俗瑰宝。葛沽镇是历史上华北“八大古镇”之一,自明代就是天津地区著名的水旱码头及贸易货物集散地。由于漕运发达,居民多以船业为生。明永乐年间,当地富商与官府出面,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把海神娘娘(妈祖)塑像放入官轿,用人抬着沿街观灯,此举引得大批船民前来进香祷告,乞求海神娘娘保佑船民出行平安。经过几百年的沿袭、创新与发展,20世纪初期,葛沽宝辇会形成八架凤辇、两座灯亭的格局。加之会规缜密、曲仪考究、气势恢宏、场面壮观,葛沽宝辇成为名扬海外、世所罕见的民间花会艺术珍品。 民间花会分为耍乐会和座乐会两大项,耍乐会主要有竹马、高跷、旱船、龙灯、梆子、侉戏等十几道花会组成;座乐会则是由两架亭和八架凤辇组成。耍乐会中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强项,每个村子都有自己历史悠久具有传奇色彩的花会,如清平竹马会、长乐高跷会、青云高跷会、青圣高跷会、青正高跷会、圣乐梆子会等。花会在葛沽镇窄小的老街举行,花会开始后,首先表演的是耍乐会。随着一道道花会的行进表演,老街上的人群像一波波潮水,散了又聚、聚了又散,人头攒动、人声沸杨,人们为那精彩的表演喝彩、鼓掌。竹马会刚刚过去,高跷会接踵而来,一道道不同的高跷会,形成了表演的竞争,让观赏者大饱眼福。 座乐会是由八辇两亭组成的,它们分别是:表亭、灯亭、宝辇、北茶棚凤辇、东茶棚凤辇、西茶棚凤辇、香斗茶棚凤辇、东中街茶棚凤辇、营房茶棚凤辇、阁前茶棚凤辇。每个茶棚的辇中供奉着不同的圣母,如北茶棚凤辇供奉泰山圣母、西茶棚凤辇供奉眼光圣母、阁前茶棚凤辇供奉送子圣母等等。表演是以跑辇为主题的,跑辇也是最精彩、最壮观的、最有民俗色彩的表演。两架亭和八架凤辇,按照出场顺序先后进行表演,表演前每架凤辇都要被抬到黄色辇杆、黄色布幔的天后圣母的宝辇前朝拜,朝拜后再按表演路线行进。 辇的行进主要是靠八人去抬,另外前后各有一位“把持”(指挥者)来掌舵(喊口令)。口令一般分为小步驰(慢慢走)、带左首(左转弯)、带右首(右转弯)等。辇不可落地,所以辇的四角各有一个童男手持红方凳,当辇“打处”(停止)时要迅速的把方凳垫在辇的下面,所以一驾辇共有十四人护驾。这十四人抬辇前必须进行沐浴,然后身穿统一仿古服饰进行花会表演。表演的形式有缓步行驰、快步行驰、颤步行驰、跑8字等等,整个表演既让人们感到了圣母们的威严,又显示了表演者的技巧。 但从很多当地人的反映中,我发现这项活动在每况愈下,每年的花会都要比上一年有所萎缩,在和一“会头”老者的交谈时,我从他的话语中、从他的眼神中,依稀感到了对花会的一丝担忧、一种惋惜好些许的期盼。 对于葛沽的孩子来说,“葛沽花会”他们再熟悉不过。每年过年他们最期盼的就是看热闹的花会表演,有的孩子甚至会加入到表演的行列。可以说,“葛沽民间花会”无论对家长还是学生都有极大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6d5887dd3383c4bb4cd2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