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走向分析 古诗鉴赏考查模式业已变更四年,命题形式和考查内容正逐渐为广大考生所接受。近两年十几个省市自行组织命题后,古诗鉴赏题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将其纵横比较研究一番,对复习迎考不无裨益。 其一,从命题材料来看,唐诗宋词居多,尤以唐诗为最。从体裁来说,以近体诗为主,尤以绝句为最。表示如下: 近年古诗鉴赏命题材料一览 招考年度 命题材料 唐代绝句 2002年 全国 北京 上海 2003年春招 北京 上海 安徽 2003年 2004年春招 北京 北京 上海 2004年 全国Ⅰ、湖南 江苏 广东、天津 湖北 全国Ⅳ、浙江 全国Ⅱ、全国Ⅲ 辽宁 福建 重庆、北京 上海 2005年 全国Ⅰ、全国Ⅱ 上海、重庆 浙江、湖南 江苏、福建 北京、天津 全国Ⅲ、辽宁 浙江、江西、山东 广东 湖北 唐代律诗 唐五代词 宋 词 宋代绝句 宋代律诗 元 曲 明代律诗 全国 上海 具体到2005年的16套试卷,古诗鉴赏题共涉及20首诗词曲,从体裁看,今体诗18首(其中七绝15首,五律3首),词、曲各1首,绝句占50﹪;从作者所处的朝代来看,唐人10首,宋人9首,元人1首,唐人占50﹪。 这其中涉及比较赏析的有2002年和2003年的北京卷,2004年的上海春招及秋招卷(结合黄冈赤壁对联);明确要求考生对两首绝句进行比较赏析的,有2003年的北京春招卷和上海春招卷,2005年的上海、辽宁、浙江、湖南卷,整体呈上升趋势。 其二,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是古诗的体裁、写法和内容,同时涉及意象(2002年全国卷分析“柳”、2003年北京春招卷分析“雁”)、诗眼(2003年全国卷分析王维《过香积寺》诗颈联的诗眼)、通感(04年全国卷Ⅱ分析“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常见诗艺的赏析。 具体到2005年的16套试卷,品味语言的有7套题:一是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如北京卷第(1)小题考查考生对“漏声断”一句中“断”字意思的理解;二是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如天津卷、湖南卷、江苏卷要求考生简析“望”“微风”在诗中的作用,山东卷要求分析“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关键句在诗中的表现力;三是辨别用词的妙处,如福建卷告知考生“雁引愁心去”或作“雁别秋江去”,要求考生通过辨别出哪一句更妙,辽宁卷要求比较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说出哪个更好。 分析意象、意境的有4套题:一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如浙江卷要求考生答出两首诗歌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二是体会画面,如广东卷问考生:“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的画面能否表现“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这两句诗的内容?三是揣摩情感,如湖南卷的第(2)小题要求考生分析柳宗元诗表达的感情,辽宁卷的第(1)小题问考生“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考查修辞的有6套题:一是给出一种修辞手法,然后要求考生在诗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或词语,如广东卷要求写出诗中一组对仗的词语;二是让考生指明用了什么修辞,并加以简单的分析,如全国卷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三是不但要考生会指认,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表达效果,如湖北卷:“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以上是明考,还有暗考的,如浙江卷考“拟人”,福建卷考“夸张”,重庆卷考“对比(对照)”等。 考查表现手法的有9套题:全国卷Ⅲ考“动静结合”,全国卷Ⅰ和重庆卷考“寓情于景”,江西卷考“细节描写”,江苏卷考“用典抒怀”等。 考查把握感情的有4套题:一是分析情感。要求考生根据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及心理变化,直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湖北卷第(1)小题问:曲词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广东卷第(2)小题问: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二是比较异同。如北京卷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天津卷则要求考生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其三,从题型设计来看,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为辅。填空题主要出现在上海试题中,选择题则主要出现在北京试题中,两者均与简答题配合考查。这三种题型无所谓优劣,只要能兼顾字面意思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语言、技巧的赏析,应该说就是好题。如2004年湖南的古诗鉴赏题就是一道出得相当不错的简答题。 其四,从赋分情况来看,分值有所提升。2004年除北京卷赋分9分、上海卷赋分8分外,其他省市均赋分6分。而2005年除8省市保持原有的6分赋分外,有6省市将赋分提升到8分,上海卷则保持了原有的8分赋分,只有北京卷由去年的9分降至7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今后几年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走向作出如下一番预测: 第一,命题材料基本会圈定在唐诗宋词,而尤以唐诗最为看好,唐诗中又以绝句最受人青睐。这是因为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无论是诗歌的数量还是质量,无论是诗人的多少还是名气,都是其他朝代不可比肩的。 第二,赋分还有小幅提升的可能。来年各自主命题的省市一般都会向全国的三套试卷看齐,.......将赋分提高到8分。由于深化改革的需要,部分省市可能会上扬到10分。与之相应,古诗鉴赏题的小题题量会有所增加,今年已有上海、江苏、广东等三套试卷设置了3道小题。 第三,难度会有所增加。如2004年的全国卷Ⅰ、北京卷和辽宁卷结合诗评来设题,2005年比较赏析题的增多,就已经显露了这种趋势。 第四,选择题极有可能退出舞台,题型将会纯主观化。诗歌鉴赏能力是不宜用客观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的。最近两年残留在北京卷的客观题应该看成“强弩之末”,来年人们见到的可能会是清一色的主观测试题。 在了解了近年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特点和未来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走向后,最好每位同学手上配备一本古代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应该是首选,其次才是《千家诗》《宋词选》等。然后好好地读,算是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了量的积累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进行一番扎扎实实的训练,面对考题,考生就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7131305a8102d276a22f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