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出自《二十四诗品》“委曲”一品。委曲,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原文如下: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此品说曲的妙处,与直露无遗相对,委婉、曲折、深邃、幽远。委曲如莽莽太行山中的盘山曲道,又如朦胧雾霭中滑出的细泉,如无意中传来的幽幽花香,又如那缠绵悱恻、绕梁三日的歌曲,委曲还如那水的漩涡,又像那高空中盘旋的大鹏。要得委曲之妙,必须心存委曲。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不自器,不以某种具体形体来拘束自己。圆方,指事物或圆满或方,有不同形态。之,指万物。与之圆方,以万物之方圆为形体,即没有固定的格式。 器是道的载体,万物万类品貌各个不同的器,以不同的形象显现道。道的本质虽然是固定的,但反映到不同的事物上,(不同的器)则不拘方圆之格,允许多种多样。“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即万物万类品貌各个不同,以不同的形象显现道。万物变化无常,曲折万端,因而人的艺术创造也应该与万物婉转徘徊,物运我也运,物潆我也潆,和万物共击着一个节奏。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宇宙间自然万物(包括人)万事的性命运动都有两种情势,一是无形的气场运动,一是有形的物象变化。物象在气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同时显示无形气场的特性。《周易》把无形气场称作“道”,把有形物象称作“器 ”,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在中华古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诸子百家都 讲“道学”(哲学),道学不只是道家之学,儒释道、诸子百家每一家都讲,道学里面含有哲学,又含有科学,还含有艺术,什么都有,道才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学问。人们是根据物质的两种运动情势认识宇宙间自然万物运动规律的,也称“道器”规律。因此说,认识、掌握“道器”规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历代诸家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涤除玄鉴,潇洒旷达,体现了机敏做人的学问。不是追求阴谋诡计,也不是一味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智慧和谋略,它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事事畅通无阻;儒家:讲究持重、勤谨、正气、担当以及自省、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这种心态,让人圆融通达,变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社会精英;佛家:主张四大皆空,慈悲宽大、包容忍让,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从自然,呈本性,体现了超脱修心的学问。纵贯儒、释、道三家智慧,撷取道家、儒家、佛家中最经典的人生智慧,以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做人要效仿儒家一板一眼,马虎不得;做事要效仿道家灵活机动,随缘方便;思想要效仿佛家量同太虚,智周万物。 《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指生成且作用宇宙间自然万物、万事的力量。名,指宇宙间自然万物的形象与名份。道是无形的,故称为无名。物象是有形的,故称为有名。先有无形的道生天地,然后生出有形的万物。《道德经》又提出“无为而治”。其本意是,道无形,是万物的主宰,其行为无所不为。人们应顺其规律而为之,不可逆而行之。 一部《道德经》,论述了道生万物的规律性及修德遵道的必要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意谓道产生阴阳“二”,阴阳演化中产生自我动平衡“三”,动平衡产生万物,万物是阴阳相抱负的组合体。物体性命的生存,在于阴阳之气的充满且和谐。道法无边,无所不在,生养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以道论阴阳,又把道称为“太极、易、阴阳”,讲:“一阴一阳谓之道。”即:道生阴阳,阴阳相抱负为道。又讲:“是故易有太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指“道”,两仪为阴阳,四象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的物质形态,其原意也是指,道之阴阳生化了自然万物,宇宙从无到有,万物的生生不息皆源于“道”。宇宙间的物体都是在道的作用下进行生命运动。如太阳系中日、月、星、辰的规则运转,地球上万物的生生不息等。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故称三才之道。三才之道相互作用,演出了大千世界。 儒家又把道称为天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叟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祖国医学以道论阴阳,《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意谓道是万物生存之根源,阴阳之道生化了宇宙间的自然万物。“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阴阳平衡则万物生旺,偏衡则病,失衡则死。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说:“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有句精彩的话叫意在笔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每次行动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起初的意,可是这个意却需要漫长的塑造和不懈的努力才行。”此意即为书法之“道”。 圆有柔和圆满之美,方有工整方正之美,圆方交叠,刚柔并济。圆与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范畴:圆是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儒家人格修养的境界。“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圆方互融,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画圆战术”乃道与器的有机统一,道器合一,道器不分,做到了道不自器,与之圆方。“画圆战术”的大道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中道为引领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展开的战术口诀,器是基本移动路线(圆、弧线、曲线、阴、正)和变化路线(方、直线、直露、阳、奇)。基本移动路线为圆,变化路线为方,基本移动路线反映了事物内在融合机制(圆、体现道家思想),变化路线反映了事物发展中的独立个性(方、展示儒家思想)。 在“画圆战术”展开过程中,心中有大道(天人合一、方圆之道),脑中有中道(战术口诀),以无形统领有形,以道(战术口诀)领器(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不受有形的器的束缚与限制,演绎出变化多端的战术打法,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承载着大道和中道的思想与使命,大道与中道通过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圆融方生具体化、生动化,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器合一”、“道器不分”的中国哲学思想之大道。中国文化道器是不能分开的,一度历史时期,我们偏离了《易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ee92b6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