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习:诗词的章法就是起、承、转、合

时间:2022-07-25 18:1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学习:诗词的章法就是起、承、转、合



诗词的起即发端;承即承上启下;转即意转;合即结尾。) 元代杨载《诗发家数》云:写绝句的方法,要委婉、曲折、回环、删繁就简、句绝而意不绝。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起承两句写起来困难,起句平直为好,承句从容承接。第三句是关键,如能婉转变化,那么第四句就如同顺水推舟了。律诗也一样,首联为起、颌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古风、长律篇幅较长。一般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大段。每段都有起承转合。词虽然是长短句。但章法同样。如果两片小令词,上片起、承。下片写转、合。换头也就是过片处犹为重要。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冯延己的《归自瑶。何处笛》,上片的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是起句。竹风檐雨寒窗滴。是承句。下片的离人数岁无消息。是过片、是转句。今白头、不眠特地重相忆。是合句。一:起笔。起笔很重要,关系到全篇的入题。关系到能否引人入胜,引起共鸣。从切入主题的角度分明起、暗起、和反起几种。



1:明起。即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给人直截了当的感觉。如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很明白、直接的切入主题。

2:暗起。即笔不切意切题。起笔虽直入本题,但字面上不表现出来。只是暗寓题意。如:刘禹锡《玄都关桃花》起句:紫陌红尘拂面来暗写桃花美丽而富有吸引力。看花的人川流不息。刘翰《立秋》起句:乳鸦啼散玉屏空。用鸦暗寓秋凉季节的冷清和萧瑟。

3:反起。先从题意的反面写起,然后再转正题。如朱淑真《落花》起句。不写落花的条件和场景,却写连理枝头花正开。承句才写落花的原因。明起、暗起、和反起。常常采用的:一是平铺直叙、轻飘淡然的或明白如话的平起手法。如金昌绪《春怨》中的打起黄莺儿。王建《新嫁娘词》中的三日入厨下。二是突然,出人意料的突起手法。如李白:白发三千丈;岳飞:怒发冲冠。三是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设问手法。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崔颢的君家在何处?等等。或明白,或暗寓,或反向切入主题,为作品发端。为下文的波澜起伏而埋下伏笔。



二:承笔。承笔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承接起笔之意,将诗意推进一步,又启转笔之由,其方法有顺承和反承。


1:顺承。既顺理成章,在顺从起句的基础上,把诗意展开一层或推进一步。如岑参《行车九日登长安古国》“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起承两句是因果关系,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起承两句是并列关系。承句为起句进一步将画面展开,崔颢《长干曲》“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起句意思未尽,而让承句补充。

2:反承。既意思与起句相反。如王驾《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间花”起承两句一前一后,一有一无。三:转笔。转句在承句的基础上,或用递进法,推进诗意,或用离题法另辟佳境。翻出新意,形成波折。其方法有曲转、反转、翻新、递进。

1:曲转。曲转是计较平淡绕个弯得转笔手法。有的加上转折句。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第三句不直接写人迫不及待地连夜去看花。而拐弯抹角地写话的动态。故转成“只恐夜深花睡去”,合成看花的情景:“故烧高烛照红妆”

2:反转。转句的意思与起承两句的意思相反。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转句“忽见陌头杨柳色”一下看见如许春色,自己只有一个人,丈夫在外。心情突变:“悔教夫婿觅封侯”。不该叫丈夫去封侯觅官。心情急转直下。

3:翻新。翻新就是另辟佳境,翻出新意。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嫌屐齿映窗台,小叩柴扉久不开”。作者想入小园赏花,但不得门开,未能如愿。而转句突发新意,“满园春色关不住”触发人的联想,春色一旦满园。门就关不住了,顺便引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合笔。

4:递进。转笔和承句为递进关系。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转句进一步写“飞流直下三千尺”,把瀑布推向“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度。



四:合笔。合笔即结尾。一篇之妙,在于结句。合笔要高昂有力,语意既要分量重,又要能概括主题;既要收束全篇,又要余音不绝,言尽而意不尽。其方式多样。如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以景合笔;李白“临风怀谢公”以情合笔;“寒尽不知年”以议论合笔;“何处得秋霜”以设问合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ef1bb5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