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辅导古诗鉴赏:《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季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肯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地多么幽深、神奇,令人朦模糊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犹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非常感到一种模糊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衬托,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示意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 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风光清幽明媚。“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好像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好玩:“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好像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毕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憧憬世外桃源的急迫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固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模糊地透露出诗人感到抱负境地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奇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呈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225aeb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