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比较犯难的事情。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学生写作的源泉到底在哪里?如何破解无事可写的困境?那一课,我设计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情境,收获了许多。 开端:一石激起千层浪 走进课堂,我就向孩子们宣布:“这节课我们进行改革,语文课改上英语课。我们尝试一下——由你们讲课,内容是初一英语第17课。”话音刚落,台下便惊讶声一片,孩子们有的兴奋,有的好奇。他们不知道,所谓的“英语课”已成为我作文课的道具。只见我先布置:“为了讲好课,请大家先预习课文——不,是请各位小老师‘备课’。”孩子们都很投入,教室里静悄悄的。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实验,我心里也打鼓:他们有能力配合我吗? 10分钟过去了,我宣布:“推举讲课人。”还好,大家异口同声高喊:“霖霖!睿睿!”因为这两名学生英语最棒。 在扭捏之中,霖霖、睿睿上了讲台。他们小声嘀咕了一番,台下学生如同电影开场前一般“拭目以待”。终于,霖霖开始带读课文,然后是睿睿板书单词,报听写,再就是小组内对话,最后他们居然找了几个大胆的同学进行情景剧表演。 我在台下“看热闹”,感觉效果还不错,虽然初出茅庐,但这堂英语课依然有模有样,他们已把英语老师的教学“套路”摸清了。 发展:七嘴八舌议纷纷 我问:“这节课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好,有的学生说不好。我又引导:“一节课成功与否,最有发言权的是你们自己。这节课成功在哪里?不成功在哪里?请大家具体谈谈。” 于是,有10多人接连发言,大都是挑“刺”的。比如,霖霖“老师”还经常搔头;提问面太窄;“老师”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对台上的霖霖、睿睿说:“大家提的意见,你们认为如何?”睿睿腼腆地说:“他们提得很好,我们都接受。”我又面向全班说:“其实,霖霖、睿睿两位同学非常优秀,我欣赏他们的表现!至于缺点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老师要了解同学们的评价意见。刚才,大家所提意见值得霖霖老师、睿睿老师参考。” 我话锋一转:“学生要评老师,老师也要评学生。霖霖、睿睿,请你们站在教师的角度,谈一下对哪些同学满意,哪些同学不满意?”自然,霖霖、睿睿抓住“机会”诉了一通苦,也“批”了一些人。比如,哪个同学不开口读;哪个同学对话时不投入…… 高潮:谁的故事更精彩 见时机成熟,我总结道:“一节课要成功,取决于师生配合。学生在想什么,老师要知道;老师在想什么,学生也要知道。”孩子们若有所悟。接着,我把话题引开:“从幼儿园到初中,你们上的课少说也有上千节了。你们才是评课的专家,请回忆一下,你听过的课,哪一节比较成功,让你记忆犹新;哪一节相对乏味,让你不堪回首?”教室里开始议论纷纷,我立即疏导,先用几分钟小组内交流,各小组再推送代表在全班演讲,话题就是“课堂的故事”。 由于有了共同的兴奋点,大家发言精彩纷呈。学生童童讲他扮演斯巴达克斯的趣事,晨晨讲幽默的“肚皮大仙”教师,诚诚讲了“竞赛课堂”…… 孩子们在讲述故事时,都加入了自己的评点,不时有惊人之语,涉及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等时髦话题,他们对教学的理解也并不让我感到幼稚。在这里,会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感受到“与学生一同成长”…… 结局:乱花渐欲迷人眼 课堂的最后一个程序,当然是布置写作文——以“一堂课”为写作范围,题目自拟。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用说,这次作文获得了大丰收,全班大部分学生达到优良等级,其中10多篇作文堪称佳作。这一次,作文不再是“苦差”,不再是“作秀”,而是变成了真性情的自由流淌。 这节课成功了。对学生而言,他们找到了作文的源头活水;对教师而言,我也找到了教学的源头活水。 (中国教师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fbac1b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