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期中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时期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 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这位是 A、僧一行B、玄奘C、郑和D、鉴真 6、史称"得人者昌",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下列人物中唐玄宗和武则天都曾重用的有( )(1)房玄龄(2)姚崇(3)杜如晦(4)魏征(5)宋璟 A、1234 B、14 C、25 D、2345 7、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A、吐蕃B、回纥C、彝族 D、白族 9、“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 10、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 )A、城 B、市 C、坊 D、瓦子 1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A、元宵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冬至 12、“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13、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 A、300年 B、400年C、700年 D、1100年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15、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北宋中期 B、北宋前期 C、南宋 D、北宋晚期 17、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唐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元朝努力发展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B、方便皇帝的南下游玩 C、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 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1、小王看了电影《马可·波罗》之后,对中国的一座古代城市印象非常深刻。这座城市应该是(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2、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班超经营西域 D、焚书坑儒 23、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经运河去杭州游览B、去江南贩运棉花 C、友人送给他一本《天工开物》 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 2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25.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 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26、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7、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8、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9、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30、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地动仪模型 曲辕犁 筒车模型 罗盘针模型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1、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 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各业繁盛 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3、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 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中,最值得称道的是 A.平定分裂叛乱 B.设置统治机构 C.实行和亲政策 D.民族平等团结 35、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 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 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36、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3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3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39、关于“瓦舍”(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40、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 商人出门坐轿子 C. 市民到娱乐场所瓦舍听评书 D. 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41、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交子 会子 美元 英镑 A B C D 二、写出下列知识点。 1、写出下列我国少数民族祖先的名称: 藏族: 维吾尔族: 满族: 彝族和白族: 2、写出下列誉称所对应的古代人物: 药王: 诗仙: 茶圣: 画圣: 3、中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请写出以下相对应的内容: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1分) ②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什么朝代逐渐完善?(1分) ③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 ④唐朝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分) ⑤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1分) ⑥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4分)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唐朝文学家 皮日休。 (1)这句话说的是一条什么河?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材料中的涿郡、江都在今天什么地方? (3)元朝时也兴修了大运河,两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异同?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改动)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改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我国古代称什么地方叫“天竺”? (2)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的两个主要对外贸易海港。 (3)宋朝海外贸易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fe8f02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