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学习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时间:2022-12-19 21:29: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作者:王云燕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第0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知识继承和发展的历史,在任何一次社会进步和更替中,知识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只要历史的车轮在前行,就一天也不能停止产生知识,人类一天也不能停止学习!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和发展,引发了知识大爆炸,知识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和数量激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在19世纪,知识更新的周期约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知识更新的周期为15年;20世纪90年代,知识更新的周期约为34年。快速的知识更新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层次,知识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个人必须不断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要在知识数量激增、信息传递高速快捷的现代社会中搞好学习,让学习服务于社会实践、服务于个人发展,就必须切实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要会学习、善学习、学习成效好,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学习过程中的五对关系 一、博与专的关系

解决博与专就是解决为学之道的问题,为学之道先博而后专。博是专的准备,它决定了一个人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广度。俗话说,一块石头砌不成金字塔,一根木头造不了洛阳桥。一个人思想的完善、知识结构的完备需要以广博为支撑,要通过博开阔视野、拓宽思维,以解决工作中思想僵化、知识老化、能力退化的问题。再者,从学习方法论的角度看,有了知识的广度,就有可能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及事物间的联系,形成科学的概念体系,从而能更深刻理解并牢固地记住学习的知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生活中,学习要可以借用诸葛亮的独观大略法,对于非工作领域或非专业领域的书在读的时候只要了解它的中心意思,并且能够充分结合现实情况加以应用,完全没有必要去一个字一个词地研究,这样就可有效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专是博的目标,它影响着思维的深刻性。实质上是明确方向、合理取舍、培养专长,破解此生有涯而学无涯的窘境。周恩来曾给自己提出七条修养原则,第一条就是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其学习的落脚点也在二字上。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以知识广博为基础,把握规律性,又要有主有次,注意求知的有止性,围绕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问题为导向,以善任本职工作为目标,把握好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又专又精地学习。 二、阶段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阶段学习往往与一个人近期或中期的工作目标紧扣,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具有阶段性、间断性、多变性的特点;而终身学习则和人生规划、人生目标、人生态度相扣,它以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具有长远性、连续性及主动性的特点。对于现代人来说,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使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至关重要。在社会高速发展期,对待学习,处理好阶段性学习与终身学习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系,根本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要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人生责任感,用使命和责任来激发自己不断探求新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科学地结合阶段学习和终身学习,实现用学习牵引人生,用学习规范人生,用学习推进人生,用学习充实人生,也用学习来享受人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对待阶段学习与终身学习要有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不为眼前利益诱惑,不被日常事务缠绕,激励鞭策自己既要注意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部性,又要加强日常学习。同时,在阶段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脱离人生规划和目标,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方向,把阶段学习当作是终身学习的一个过程及有益补充,努力做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三是在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中,要以开放的思维探寻学习门径,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利用信息网络学习,尤其是向实践学习。学好书本知识,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有助于我们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增长才干;努力向实践学习,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必须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能力。 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

显性知识被称为是能够有效表达、表示、传递,可以符号化、语言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它不便于口头或书面表达,是难以言述的知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马克思就曾指出:人类比动物聪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除了会进行身实践以外,还会替身实践尽管,一个人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非常宝贵,但却极其有限。每个人一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条件有限,所能从事的职业也很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事事经过实践,因此,就应当更多地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隐性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跳出亲身经历和职业的局限,克服精力和视野的束缚,从别人的实践中长真知、纳智慧、学经验、增才干、汲教训。社会越前进,分工就越细,新问题也越多,通过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有助于我们破解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难题。在不断学习显性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挖掘自己和他人的隐性知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使真正有用的知识得以吸收、消化和运用。

四、经典阅读与现代阅读的关系

经典之所以要读,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她凝结了前人的智慧,经历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考验,颠扑不破;其次,经典具有一个共性,它内含的学术研究及学术架构经得起社会变迁的考验和锤打。正如库切在《何谓经典》中所说: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因此,一个有经典的民族是沉甸甸的,它能坚不可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读经典的人内心是强大的,经典让我们心有依、德有章、行有则。作为现代人,读经典不仅能满足工作需要,还是提升品德修养、怡情养性、历练品性的精神需求。一是要多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复兴使命感;二是应当多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精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著作、基本思想,它们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学习明确方向,坚定理想信念;三是要读一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方资本主义经典著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意识形态领域掌握主动权。总之,在选择上,不能仅仅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透彻的洞察,对人内心体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鹜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经典,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正确处理传统经典和现代阅读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遵循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相互比照的原则,纠正非此即彼、非你即我、你主我次的错误倾向。学习中通过传统经典反哺现代阅读,在现代阅读中多思善问,善于向经典著作要答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努力下全幅功夫,向大本源探讨。

五、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华尔街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中国在走向低智商社会吗?》的文章,文中指出现在中国人的读书习惯越来越差,对真正的知识和真理缺乏追求、缺乏热情,现在中国社会智商集体下降,这个状况非常令人担忧。信息技术为人类观察世界又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户,人们可以即时、便捷地了解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不论网站还是电子报,不管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互联网的资源都已经超过现有的单一图书馆与媒体。但是网络阅读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完整性,又如它能使人的思维表现为零散无系统、肤浅无深度、杂乱无目标等等。网络链接式的阅读模式使思考成为不必要,这种典型的拿来主义,如果处理不当,泛滥的资讯将严重破坏人的思考力、记忆力和学习力。相比之下,纸质阅读虽然耗时长,但是它对于人的思维训练、注意力集中和知识系统性、全面性、深刻性等方面的作用是网络阅读无法替代的。要做到学习有广度、思想有深度、见识有宽度,阅读就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必须坚持大量纸质阅读,学会有选择的网络阅读与广泛纸质阅读结合。在网络阅读中追本溯源,在纸质阅读中创知求新,以纸质阅读为根本,以网络阅读为补充。这样,学习知识才能达到真学、真懂、真用的最终目的,实现知识学习指导实践的真正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2b949608a1284ac950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