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关于《诗经》婚恋诗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 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 有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下面将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 关键词:《诗经》; 婚姻爱情诗;婚制;国风 《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 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诗经》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 作为我国文学的初级阶段,《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状况: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忠贞的同时,必须冲破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婚姻的不幸更加剧了她们的痛苦。从这可以看出《诗经》婚恋诗有其独特之处, 也因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就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诗 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反映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诗经.国风》中婚恋诗来自于各个地区、各个诸侯国, 这些地域、部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 周南、召南和王都是周王朝直辖的千里王畿之地, 因而深受周人礼乐文化的影响。周人在婚恋生活中,遵循礼法,重的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重的是“夫妇有义”婚典制度。如《周南.桃夭》中祝福新婚妻子以及祈望家族的繁荣昌盛《召南.鹊巢》表现的是贵族女子出嫁时仪仗的盛况; 《召南. 何彼襛矣》则描写贵族女子出嫁时车辆服饰的奢华艳丽。 而十五“国风”中, 郑风、 卫风、 邶风、 鄘风、 陈风这几国风诗,是与周人的精神传统不同, 多是充满野性气息的婚恋诗作,呈现出迥异其他“风诗”的鲜明的文化特点。《郑风.溱洧》描写了在三月上巳,趁去河边拔灾祈福的机会, 女主人公主动邀请男主人公去河边嬉游, 谈情说爱的情景。这种赤裸裸的男女相悦之词, 散布于郑卫的诸多篇章之中。有野外邂逅, 唤起男性爱慕之情的《郑风.野有蔓草》 ; 有描写约会中男女情意真情的《邶风. 静女》 ; 还有在舞蹈中产生爱情, 赠物定情的《陈风.东门之枌》。虽然都是在殷商之风习下的婚恋诗作, 但要细分还是可以看出郑地与卫地风俗上的细微差别。郑地风俗“淫”, 因而男女欢情的诗作多。而卫地“薄恩礼”,弃妇怨词多。 唐地诗歌的特色是“忧思深远”, 。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在朝不保夕的生活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流程与生命的意义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故《唐风》才有这样的“死生之虑”。 息。最具有浓烈唐风品格的是悼亡诗《葛生》。诗中“夏之日,冬之夜”六字最为惊心动魄,夏天的白日, 冬天的夜晚,是多么的漫长, 相聚于黄泉的时刻似乎还那么遥远,此六字写尽了人间的相思之苦。 二、反映了先秦的婚俗制度 先秦时代既是贵族婚制礼法的产生、确立时代, 又是婚制礼法与通行于民间的自由奔放 的婚俗并存的时代, 因此,《诗经》中的婚恋诗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它们的并行轨迹以及矛盾斗争的烙印。 先秦的婚制, 首先是针对贵族统治阶级制定的。《诗经》 中有不少反映贵族婚姻的诗篇,大都反复强调了具有“三重”特色的婚制准则, 并大都具有鲜明的聘娶和媵嫁色彩。这些诗篇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排场大。如《卫风·硕人》、《召南·何彼矣》、《大雅·韩奕》等诗都描写了贵族豪华奢侈的媵婚场面。二是怨愁多。在婚制礼法下的贵族女子,没有什么婚恋自由可言, 更不上什么“ 爱情”多数已嫁的贵族女子则只能忍受礼法带给她们的痛苦, 如《邶1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风·泉水》、《卫风·竹竿》都表现了远嫁在外的贵族女子不能返乡探亲的怨愁心情。三是丑闻多。如《邶风·新台》、《风·墙有茨》、《载驱》诸诗,都记载并揭露了贵族荒淫乱伦的丑行。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揭露统治阶级丑恶的诗篇,都是民间作品, 可见人民群众对虚伪丑恶的婚制,对贵族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是十分鄙弃和厌恶的。 庶民百姓的婚姻只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政策就可以了,因此礼教对民间婚姻的指导和规范, 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较为宽松和开放。所以《诗经》中的一些婚恋诗,在《诗经》时代的某些时期, 某些地区表现了某种程度的婚恋自由。这便是《诗经》中那些表现了真情实感和行为自由的情歌得以产生的客观环境。 三、带有鲜明的民歌特色 风、 雅、 颂是对《诗经》从音乐上的分类。《风》是指不同地区的民歌。《国风》中包括十五个地区和诸侯国的作品。《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诗经》中有《小雅》、《大雅》。《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它包括周、 鲁、 商、 夏颂。《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 存在于十五国风当中,《小雅》、 《大雅》中只有四篇是爱情诗,而《国风》中除了《周南》、 《召南》外, 都是中原各地的民歌, 因此婚恋诗具有民歌色彩。此外,爱情诗大部分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创作, 而非贵族和统治阶级的创作, 因此也有一种天然的民歌色彩,其中的大多数作品多以女性的口吻写作, 更能反映早期先民文化中的女性的心理。《将仲子》着力刻画了女子的内心矛盾, 表达了压抑的青年渴望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这篇是郑地的民歌,在《郑风》中总共有十二篇诗,其中婚恋诗便有九篇,这不仅证明了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其民歌成分大。 此外,婚恋诗大都大胆泼辣,体质短小, 带有鲜明的民歌特点。 综上所述,《诗经》从诗歌内容、诗歌题材、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当时特殊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背景。 参考文献: 【1】 【2】 张晶晶.《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9月 【3】 【4】 吴贤哲、李珉. 先秦婚制和婚俗在《诗经》婚恋诗中的反映【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2月 【5】 李丽萍. 《诗经·国风》婚恋诗的地域性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 .06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81a839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