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种》参考资料 1.人种 人种指在自然体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划分人种的指标主要有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脸型、鼻形、血型等。它们属于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属性。肤色是人种的第一特征,人类的肤色根据深浅和颜色可分为黑、黄、白3种,还有褐色、红色等过渡色。肤色的深浅是皮肤所含色素多少不一所造成的。在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皮肤中色素的增加,使人免受紫外线伤害;在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弱,紫外线辐射弱,皮肤色素少,因而皮肤颜色呈白色。介于高低纬之间的人种皮肤呈黄色。人种其他的体质特征也反映出人类对于地理环境的长期适应性。 白色人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南亚等地,后来又大规模迁移到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南部。白色人种的典型特征是皮肤为浅红色,眼睛为灰色和浅蓝色,头发多为金黄色和棕黄色。白色人种分北欧种族、南欧种族和印度种族。 黄色人种主要指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土著民族,皮肤黄色,头发黑而直,眼褐黄色,脸宽平,鼻为中等高度。黄色人种分蒙古种族、美洲印第安种族和因纽特人,其中蒙古种族为黄色人种的代表种族,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中部和东南部。 黑色人种分布比较广泛,但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由于奴隶贸易及移民等原因,美洲现有2021多万黑色人种。黑色人种的典型特征是皮肤呈黑色和黑棕色,毛发细短,体毛稀少,目呈棕色,鼻低而宽,唇厚。黑色人种中的尼格罗种族是典型的黑色人种。 人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种或种族无优劣之分,在智力上也没有什么差异。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原始人种经历了迁移、混合和融合的过程,产生各种混血人种,并使种族地理分布趋于混杂化。 2.人种地理 人种地理是人种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研究人种和种族的起源、演变和分布规律,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种和种族形成的影响。 不同人种的形成,是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为了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保存和发展人类群体的一种过程。研究人种地理,其目的在于了解人类早期的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今天不同人种和种族的历史渊源及其形成的地理基础,通过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表形态与生老病死的影响,深刻认识自然规律在人口出生、死亡与自然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揭露“种族优劣”论的反动本质。 三大人种体表形态上的差别,同他们长期活动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各人种和种族虽在体质形态方面有若干不同,但从生物学观点来看,他们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各人种和种族间通婚并无不良后果,他们在智力上是没有区别的。各人种和种族并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至于人种和种族间在经济、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是由人种和种族原因造成的,而是各种原因造成他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事实证明,目前处于落后状态的人种和种族,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完全可以接受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自己跻身于先进种族行列。为殖民主义利益服务的“种族优劣”理论是毫无根据的。 各人种和种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们之间的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族间的通婚将日益普遍,人种和种族间的界限最终将被完全打破,但受自然因素所支配的某些区域性人体特征还将长期保留下来。 3.种族 种族是具有形态上和生理上的特点和由语言、习俗等历史文化因素组成的有区域性特点的群体。 区域性群体的存在,是长期变化着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遗传基因的内在作用。人类区域性群体之间的杂交强度,往往与人口的多少成正比,特别是随着现代的交通和现代化的设施的发展,种族的界线将会逐渐被打破。 全世界种族划分,在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三大人种之内,既有不少的过渡种类型,又有许多区域性变种。情况是错综复杂的。由于人的不同群体在进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变异,而且在分类上也不全是在同一高度上进行的,因此,到目前为止,不存在得到普遍承认的分类系统。目前流行的是地理分类法,即按地理区域划分为亚洲人(中亚、日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非洲人(南非)、美洲印第安人(南、北美洲)、欧洲人(欧洲、俄罗斯欧洲部分、中东、北非)、东印度人(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山南麓)、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大陆)、美拉尼西亚人(大洋洲和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人(西太平洋中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和玻利尼西亚人(由新西兰至东部诸岛的太平洋岛屿)。 种族之间没有天生的智力高低之分。种族之间经济、文化等发展程度不同,主要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造成的。 4.罪恶的奴隶贸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310495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