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种学案

时间:2023-04-16 13:08:4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世界三大人种的划分依据、特点及各自的分布地区。

学习目标

重点:世界三大人种各自的特点。 难点: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一、人种知多少

1.人种是根据什么特征划分的人群? 2.上述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其中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哪三大人种? 4.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哪一人种? 5.三大人种各自有哪些特征?



二、各抒己见

白色人种自认为是“高等”的种族,而歧视有色人种,你能不能找例子来推翻他们以人种的身体外部特征来评判人种等级的谬论?



三、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在图3——8上指出: 6.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7.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8.黑色人种的故乡在哪里? 9.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10.西亚和北非主要属于什么 人种?

11.印度主要属于什么人种? 12.下列属黄色人种的是( A.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B.亚洲的东部 C.美洲原有居民印第安人 D.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 E.非洲北部 F.亚洲的西部、南部

【措施】

根据对桌同学的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说一 说黄种人的特点,然后再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 介绍白色、黑色人种的特点。 【拓展】

1.现在我们周围许多人把头发染成浅棕色呈波 浪状,就是模仿了白色人种的特征。

2.黑种人---四肢长---马拉松奥运会冠军---非洲肯尼亚人 【问题预测】

①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是黄色皮肤 的中国人。

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属于白种人。 ③短跑名将刘易斯是来自于非洲的黑色人种 【归纳总结】

各人种的身体外部特征有区别是由于适应环境 的结果。并不能说哪种肤色的高贵,哪种肤色的 低贱,各人种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分。 读图说明: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美洲印地安人和北冰洋沿 岸的因纽特人

1

自我解读

分析: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主要从肤色、眼色、毛发、脸型、头型等方面分析。 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肤色 混血人种

黄色人种:皮肤:黄色或黄棕色 眼睛:棕色 头发:又黑又直 脸型:宽平 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

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 眼色、发色较浅 头发呈波浪状,鼻梁

细高,嘴唇较薄,身材也比较高。

黑色人种:皮肤、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厚且外翻,

下巴较低,四肢较长

2.树立正确的种族观,各民族一律平等。






四、激活思维

1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人体 特征有什么影响?

14.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什么有 黑色人种?

五、勇攀高峰

15.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专供 黑人使用的化妆品,那么这种 化妆品最适宜在哪个大洲或国 家销售( ) A.中国 B.英国 C.非洲 D.欧洲

16.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A.地理环境只影响人种的皮肤 B.毛发和鼻形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C.北欧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有利于御寒

D.非洲黑人头发卷曲是为了防太阳辐射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色人种的故乡在非洲中部和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西亚和北非、大洋洲 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是白色人种 印度主要属于白色人种

【措施】小对子结合共查世界人种分布图,找出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BCD

13分析: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肤色深浅不同,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即人种的特征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例如:①北欧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有利于御寒。②非洲黑人头发卷曲是为了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更有效的保护头部。因而世界上各种人种的外部特征不同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规律总结】黑色人种多分布在热带地区,白色人种分布在寒带地区,黄色人种多分布在温带

分析:黑人主要分布在非洲,所以选择C 16C

易错点:非洲黑人头发卷曲是为了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更有效的保护头部,黑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一)预习教材(大约10分钟)

〔措施〕阅读教材,根据预习提纲,找出内容,教师标注重点。 (二)板书反馈(约10分钟)

〔措施〕每组派2人汇报预习成果,课代表读题。 (二) 展示(约15分钟)

〔措施〕根据问题及图片,自主展示,各组长记录各组的参与情况。 注意事项:

①运用肢体语言 ②与同学用眼神沟通 (四) 达标测评(5分钟) 问题:

①人种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②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什么人种? ③欧洲主要是什么人种?

④西亚和北非主要属于什么人种? ⑤划分人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⑥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_______



教学反思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ed0828de80d4d8d15a4fe2.html